轻诺寡信
拼音qīng nuò guǎ xìn
含义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出处《老子》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典故出处
《老子》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近义词
轻言寡信、花言巧语
反义词
一诺千金、不轻然诺
英文翻译
make promises easily but seldom keep them <A long tongue has a short han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成语举例:吾家非轻诺寡信。(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凤仙》)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诺,不能读作“ruò”。
成语辨形:寡,不能写作“剐”。
详细解释
- 轻诺寡信是指一个人轻易地给出承诺,但却不履行或无法信守承诺。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轻易给出承诺,如果给出承诺就应该尽力履行。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那些常常说但很少做的人时,可以用轻诺寡信来形容他们的行为。此外,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守信用的人。
故事起源
- 轻诺寡信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霍光传》中,原文是“轻诺寡信,不可久任”。霍光是西汉时期的重要官员,他用这个成语来评价那些轻易给出承诺但不履行的人,认为他们不适合担任重要职务。
成语结构
- 轻诺寡信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三个词语组成,分别是“轻诺”、“寡信”和“轻诺寡信”。
例句
- 1. 他常常轻诺寡信,别人都不相信他的话了。2. 这个公司的信誉很差,他们经常轻诺寡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轻诺寡信”这个成语与不守信用的人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强烈的印象。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一个承诺的场景中,但他却突然消失了,留下了一个空的承诺,这样就能够记住“轻诺寡信”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诚信相关的成语,如“信口开河”、“言而无信”等,可以帮助提高对于言行一致的重要性的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常常轻诺寡信,说好要和我一起玩,却经常不来。2. 小学生: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他轻诺寡信,不管是做作业还是帮忙,都说了不做就不做。3. 初中生:我不喜欢那个同学,他总是轻诺寡信,说好要一起复习功课,结果都是我一个人在复习。4. 高中生:这个政客经常轻诺寡信,他在竞选时给出了很多承诺,但上任后却没有兑现。5. 大学生:我的朋友轻诺寡信,他常常说要一起去旅行,但最后总是放我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