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刑峻法
拼音lóng xíng jùn fǎ
含义指刑法重而严。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统传》:“议者以为隆刑峻法,非明王急务,施行日久。”
典故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统传》:“议者以为隆刑峻法,非明王急务,施行日久。”
近义词
严刑峻法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刑法重而严。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残暴统治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隆刑峻法是由“隆”、“刑”、“峻”、“法”四个字组成的成语。隆指严肃、严明,刑指刑罚,峻指严厉、严峻,法指法律。隆刑峻法形容法律严明,刑罚严厉,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行为。
使用场景
- 隆刑峻法常用于讨论法律严明,刑罚严厉的情况,可用于描述国家的法制建设,司法机关的严格执法,以及对犯罪行为的严肃打击等。
故事起源
- 隆刑峻法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官员。相传,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时,政治腐败,社会秩序混乱。孝文帝任命了一位名叫慕容垂的官员为镇东将军,慕容垂以严明法纪著称,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措施,打击了各种犯罪行为,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后来,慕容垂的严明执法成为了后来隆刑峻法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隆刑峻法是一个四字成语,其中隆、刑、峻、法分别代表严肃、刑罚、严厉和法律。
例句
- 1. 法治社会要建立在隆刑峻法的基础上,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2. 这个国家对犯罪行为实行了隆刑峻法,使得犯罪率大幅下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位法官,严肃地坐在法庭上,面对着犯罪分子,手持法槌,宣布判决,表达对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治建设,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遵守校规校纪,这样才能够体现隆刑峻法的精神。2. 初中生:学校严格执行校规,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这是一种隆刑峻法的体现。3. 高中生:在法治社会中,隆刑峻法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4. 大学生:我们应该向慕容垂这样的官员学习,推行隆刑峻法,打击各种犯罪行为,保护社会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