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喉触讳
拼音zhuǎn hóu chù huì
含义指一说话或一写文章就触犯忌讳。
出处唐·韩愈《送穷文》:“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典故出处
唐·韩愈《送穷文》:“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一说话或一写文章就触犯忌讳。
成语举例:按文字避忌,至禁用‘哉’字,真所谓转喉触讳者矣。★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忌用“哉”字》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转喉触讳是由“转喉”和“触讳”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转喉”指的是说话的时候转变喉音,也就是改变说话的方式;“触讳”指的是触犯禁忌,冒犯他人。因此,转喉触讳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说话或行动触犯禁忌,冒犯他人。
使用场景
- 转喉触讳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言行中触犯禁忌,冒犯他人的情况。比如,当一个人在公开场合说出不合适的话,或者做出冒犯他人的行为时,我们可以使用转喉触讳来形容他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关于转喉触讳这个成语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来源。但是,根据成语的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推测它的起源可能与古代宫廷礼仪有关。在古代,宫廷中的人需要遵守严格的礼仪规定,言行举止要符合规定,不能随意冒犯他人。因此,转喉触讳可能是形容当时宫廷中有人说话或行动违反了礼仪规定,冒犯了他人。
成语结构
- 转喉触讳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两个字相同,分别是“转”和“触”。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总是转喉触讳,让人很不喜欢。2. 在公共场合,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转喉触讳。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转喉触讳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突然转变了喉音,引起了别人的注意并冒犯了他人,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言行举止相关的成语,如“言过其实”、“言之凿凿”等,来扩展对于言行举止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课堂上转喉触讳,老师批评了他。2. 初中生:她在班级群里说了一些转喉触讳的话,被同学们批评了。3. 高中生:在演讲比赛中,他的言辞转喉触讳,没有得到好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