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鹬蚌相持在词典中的解释
bàngxiāngchí

鹬蚌相持

拼音yù bàng xiāng chí

含义《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出处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典故出处

  •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近义词

  • 鹬蚌相争

反义词

  • 相辅相成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成语举例: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鹬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双方争执不让,最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如果燕赵发生战争,秦国就像渔翁那样轻易吞并燕赵。赵王只好放弃战争的打算。

详细解释

  • 鹬蚌相持形容两个对立的力量或利益相互争斗,互不相让,导致问题无法解决。这个成语比喻双方都不愿意妥协或让步,最终双输的局面。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双方争斗不休,双方都不肯退让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批评双方都不愿意让步,最终双输的局面。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只鹬在海滩上觅食,无意中发现了一只蚌,它想要把蚌吃掉。可是当鹬刚要啄食蚌的时候,蚌突然合拢起来,将鹬的嘴巴夹住了。鹬拼命挣扎,可蚌的贝壳非常坚硬,鹬无法逃脱。正当它们相持不下的时候,一只渔夫路过,看到了这个情景,于是动起了歪心思。他想要捉住鹬和蚌一起带回家。于是,他用鱼网将鹬和蚌都捕捉了起来,最终鹬和蚌都成了渔夫的食物。

成语结构

  • 鹬蚌相持

例句

  • 1. 他们两个就像鹬蚌相持,争论了整整一个下午。2. 这场谈判已经进入了鹬蚌相持的阶段,双方都不愿意妥协。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鹬和蚌的形象记忆起来,想象两者相持不下的情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比如“争锋相对”、“水火不容”等,以丰富词汇和理解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两只小鸟争抢着一块面包,就像鹬蚌相持一样,谁都不肯放手。2. 初中生:两个队伍在比赛中争得难解难分,就像鹬蚌相持一样,没有人能够取得胜利。3. 高中生:在政治辩论中,双方争论不休,就像鹬蚌相持一样,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拆字解意

鹬蚌相持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