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蛇添足
拼音huà shé tiān zú
含义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典故出处
《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英文翻译
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成语举例: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添,不能读作“tiǎn”。
成语辨形:添,不能写作“填”。
成语辨析:画蛇添足和“弄巧成拙”;都可表示“自以为做得好;结果坏了事”的意思。但画蛇添足偏重在“做多余的事”;“弄巧成拙”偏重在“想做得好些;巧妙些”。
成语谜面:巳
成语故事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添脚的人终于失掉了到嘴的那壶酒。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在已经画好的蛇上再添上蛇的腿,显得多余而且荒谬。它用来形容做事过分或多余,反而弄巧成拙的情况。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在已经完美的事情上做无用的修饰,或者在已经达到目标的情况下做过多的努力,反而适得其反。它可以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完美,或者不要在不需要的情况下做无用的努力。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张旭的人非常擅长画蛇。有一天,他在画蛇的时候,有人过来说他画得不够完美,建议他再给蛇画上腿。张旭听从了建议,结果把原本完美的画蛇变得多余和荒谬。这个故事后来就成为了“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画”、“蛇”、“添”、“足”。
例句
- 1. 他在讲故事的时候,总是喜欢画蛇添足,把本来已经很好的故事弄得乱七八糟。2. 这个项目已经完成了,你再加上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简直就是画蛇添足。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画一条完美的蛇,然后突然有人建议你再给蛇画上腿,但你知道这样做是多余和荒谬的。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有趣的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已经讲解得很清楚了,我再问一遍就是画蛇添足了。2. 初中生:这篇文章已经写得很好了,再加上这段就是画蛇添足。3. 高中生:我们已经赢得比赛了,再继续追求更高的得分就是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