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而虚之
拼音xū ér xū zhī
含义虚:空虚。力量虚弱而故意表现虚弱,使敌人反误以为强大。
出处【出处】:《草庐经略·虚实》:“虚而虚之,使敌人转疑以我为实。”
词语
虚而虚之
拼音
xū ér xū zhī
解释
虚:空虚。力量虚弱而故意表现虚弱,使敌人反误以为强大。
出处
《草庐经略·虚实》:“虚而虚之,使敌人转疑以我为实。”
详细解释
- 虚而虚之是指人们只会说空话,缺乏实际行动或实现目标的能力。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言行不一致,只会说大话而不去付诸行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那些充满空洞承诺、不负责任、只会说空话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会说大话而不去实际行动的人。
故事起源
- 虚而虚之最早出现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李斯是秦朝的重要官员,他曾经对秦始皇说:“臣闻燕、赵之地势险固,人民众多,陛下欲取之,非以兵力可得也。臣请陛下舍此策而为之它计。”李斯言辞虽然很有气势,但实际上并没有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只是说了一些空洞的话。这个故事成为虚而虚之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虚而虚之由三个相同的词语组成,形成了一种强调的效果。
例句
- 1. 他总是说大话,却从来不去实际行动,真是虚而虚之。2. 这个政客充满了空洞的承诺,只会虚而虚之。3. 不要只是空谈,我们需要实际行动,而不是虚而虚之。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空话”、“说大话”等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强调虚伪空洞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成语的起源、相关成语、类似含义的成语等,扩大对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说要带我们去动物园玩,可是最后只是虚而虚之,没有实际行动。2. 初中生:政客的演讲总是充满了空洞的诺言,只会虚而虚之,让人失望。3. 高中生:在面试中,不能只是空谈,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而不是虚而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