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文缛礼
拼音xū wén rù lǐ
含义虚:虚假;缛:繁复,繁琐。虚伪的仪式,繁琐的礼节
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盖英伦尔时,虚伪满于社会,以虚文缛礼为真道德,有秉自由思想而探究者,世辄谓之恶人。”
典故出处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盖英伦尔时,虚伪满于社会,以虚文缛礼为真道德,有秉自由思想而探究者,世辄谓之恶人。”
近义词
虚文缛节
英文翻译
unnecessary and overelaborate formalitie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虚:虚假;缛:繁复,繁琐。虚伪的仪式,繁琐的礼节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现代
详细解释
- 虚文缛礼是指在礼仪上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实质。这个成语形容人们只在外表上追求形式,却忽视了内在的重要性,也可用来形容繁文缛节的繁琐仪式。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那些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的行为或做法。
故事起源
- 虚文缛礼这个成语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上》:“曲礼之道,虚文缛礼。”曲礼是古代礼仪的一种形式,而虚文缛礼则是指曲礼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的现象。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礼仪的过分繁琐,形式优于内容的现象。
成语结构
- 虚文缛礼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虚文”、“缛”和“礼”。
例句
- 1. 他只注重外表的虚文缛礼,却忽视了真正的工作内容。2. 这个会议过于注重形式,简直是虚文缛礼。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虚文缛礼”与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实质的行为相联系,形成记忆联结。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形式主义”、“空洞无物”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一些同学只关注考试成绩,不注重学习过程,真是虚文缛礼。2. 初中生: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写500字的作文,但只看字数而不注重内容是虚文缛礼。3. 高中生:有的同学只顾着参加各种活动,却忽视了学习,真是虚文缛礼。4. 大学生:有些学生只追求论文的格式,而忽视了研究的深度和质量,是典型的虚文缛礼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