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拼音hǎi nà bǎi chuān
含义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典故出处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心怀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海纳百川是中国古代成语,由“海”、“纳”、“百”和“川”四个字组成。其中,“海”指的是大海,比喻胸怀广阔、容纳众多;“纳”指的是容纳、接纳;“百”表示众多;“川”指的是河流。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大海能够容纳百条河流,比喻一个人胸怀广阔,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事物。
使用场景
- 海纳百川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胸怀宽广,能够包容各种不同的意见、观点和文化。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胸怀开阔,不拘泥于狭隘的观点,能够接纳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
故事起源
- 《论语·子罕第十一》中有一段对话,孔子的学生子罕说:“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的意思是说,一个有志向的人,应该胸怀广阔,不应该以外表和物质条件来判断一个人的品德和能力。后来,这段话被引申为“海纳百川”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胸怀宽广,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事物。
成语结构
- 主语+海纳+宾语
例句
- 1. 他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海纳百川,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观点。2. 这个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倡海纳百川的精神。3. 他的演讲展示了他的胸怀,他真的是一个海纳百川的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大海,可以容纳百条河流,而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你胸怀宽广的。你可以想象自己是大海,而各种各样的河流就代表着不同的事物和观点,你能够容纳它们。
延伸学习
- 你可以继续学习中国文化中其他有趣的成语,比如“卧薪尝胆”、“独善其身”等等。通过学习成语,你可以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特点,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成为一个胸怀宽广的人,能够像大海一样海纳百川。2. 初中生:他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的思想开阔,能够理解不同的观点,真的是一个海纳百川的人。3. 高中生: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学会包容和接纳不同的文化和观点,像大海一样海纳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