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推梨让枣在词典中的解释
tuīràngzǎo

推梨让枣

拼音tuī lí ràng zǎo

含义指兄弟友爱。

出处汉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大人问其故,答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见《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又南朝梁王泰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皆竞取,泰独不取。问之,答道:“不取,自当得赐。”见

典故出处

  • 汉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大人问其故,答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见《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又南朝梁王泰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皆竞取,泰独不取。问之,答道:“不取,自当得赐。”见

近义词

  • 推枣让梨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指兄弟友爱。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东汉末年,孔融四岁时,只取家里分给兄弟吃的梨的最小的,把大的让给哥哥们。南朝梁代人王泰年幼时,祖母分枣子与栗子给他们兄弟吃,只有他不上前哄抢,祖母问其故,他说:“不取,自当得赐。”。

详细解释

  • 推梨让枣,梨是较差的水果,枣是较好的水果,推梨表示主动将较差的东西让给对方,以换取对方较好的东西,体现了主动让利、让步的精神。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们在交往、合作、竞争等场合中,主动退让、让利,以取得更好的结果。

故事起源

  • 《荀子·劝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和梁惠王一起去参观梁国的果园。孟子看到园中的梨树倒了一棵,想拿下挂在上面的梨子,但梨子太高拿不到。这时,孟子主动将下面的梨子推给了梁惠王,让他享用。梁惠王感激不已,主动将上面的梨子让给了孟子。后来,推梨让枣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主动让利、让步的行为。

成语结构

  • 动宾短语

例句

  • 1. 在合作中,我们要学会推梨让枣,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2. 他总是能够推梨让枣,所以在团队中很受欢迎。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孟子推梨给梁惠王的情景来记忆这个成语,同时可以联想到主动退让、让利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意思的成语,如“损人利己”、“让利于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小明交换了一本漫画书,这就是推梨让枣。2. 初中生:为了帮助同学提高成绩,我主动和他交换了数学习题,真是推梨让枣。3. 高中生:为了团队的利益,我放弃了自己的个人目标,这就是推梨让枣的表现。4. 大学生:在团队项目中,我主动让出了自己的想法,以获得更好的合作效果,这是推梨让枣的体现。

拆字解意

推梨让枣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