怙过不悛
拼音hù guò bù quān
含义指坚持错误不改。
出处清·林则徐《传谕唩嚟哆将澳门洋楼鸦片呈缴》:“倘再执迷不悟,不肯尽数缴呈,妄思存留售卖,是其有心违抗,怙过不悛。”
典故出处
清·林则徐《传谕唩嚟哆将澳门洋楼鸦片呈缴》:“倘再执迷不悟,不肯尽数缴呈,妄思存留售卖,是其有心违抗,怙过不悛。”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坚持错误不改。
成语举例:今如诸君约,苟能痛改前非,以国家为前提,则宽其既往……如仍怙过不悛,则玉麟辈一介武夫,为国家起见,惟知以武力判断。★黄远庸《陆总理演说后之政界》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怙过不悛由四个字组成,其中“怙过”指犯了错误或犯了错事,“不悛”指不思悔改。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犯错后不肯改正自己的错误,继续犯错的态度和行为。
使用场景
- 怙过不悛常常用来形容那些不愿意改正错误、不懂得反省自己的人。可以用于批评和警示那些不听劝告、不思悔改的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后汉书·董贤传》。据说,东汉末年,董贤是一个贪污受贿的官员,他犯了错事后一直不思悔改,继续贪污受贿,最终不得善终。后来,人们用“怙过不悛”来形容那些不肯改正错误的人。
成语结构
- 怙过不悛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词语组成。
例句
- 1. 他犯了错误,却怙过不悛,继续做出了更严重的错误。2. 这个人一直怙过不悛,不听别人的劝告,最后陷入了困境。3. 只有真正悔过,才能避免怙过不悛的命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怙过不悛”相反的行为进行对比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犯了错误后及时反省,悔过改正的场景,与“怙过不悛”的态度进行对照,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错误、反省和改正相关的成语,如“醒悟过来”、“改过自新”等,以丰富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一直怙过不悛,不听老师的话,所以成绩一直不好。2. 初中生:那个同学怙过不悛,不听劝告,继续违反校规,最后被学校开除了。3. 高中生:他怙过不悛,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导致他的朋友们都不愿意和他交往了。4. 大学生:这个人怙过不悛,不肯改正自己的错误,最后失去了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