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贤下士
拼音lǐ xián xià shì
含义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出处《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多矜尚,先哲所去。”《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典故出处
《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多矜尚,先哲所去。”《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近义词
彬彬有礼、以礼待人
反义词
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英文翻译
honour worthy men of letter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成语举例:我今天看见了一位礼贤下士的大人先生,在今世只怕是要算绝少的了。(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士,不能读作“sì”。
成语辨形:士,不能写作“土”。
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李勉从地方官升到宰相,他从不妄自尊大,待人非常诚恳,有礼貌。他发现县尉为人正直很能干就提拔他为南郑县令。他发现立巡、张参很有才干,就请他们出来做官,不久他们去世,李勉特别怀念他们,人们称他为礼贤下士的典范。
详细解释
- 礼贤下士是一种尊重有才德的人并虚心向他们学习的态度。它强调了对他人的尊重和谦虚。这个成语中的“礼贤”表示对有德才的人表示礼貌和尊重,“下士”表示自己虚心向他们学习。
使用场景
- 在工作、学习和社交场合中,当你遇到有才德的人时,你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你对他们的尊重和愿意向他们学习的态度。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种尊重知识和才华的文化氛围。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源自《论语·卫灵公》中的一段对话。孔子对卫灵公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意思是说,君子通过学习文化来交朋友,并通过朋友的帮助来修养自己的仁德。这段对话中的“以文会友”被后来的人们理解为“礼贤下士”。
成语结构
- 礼贤下士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礼”、“贤”和“下士”。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秉持着礼贤下士的原则,所以在工作中深受同事的尊敬。2. 作为领导,我们应该带头礼贤下士,为团队树立榜样。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每个字的拼音和意思分别记忆,然后通过组合记忆整个成语的意思。可以使用关键词“礼貌”、“尊重”和“虚心学习”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来深入了解礼贤下士的思想和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学会礼贤下士,尊重老师和学长学姐。2. 中学生:作为学生,我们要懂得礼贤下士,虚心向优秀的同学学习。3.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发扬礼贤下士的精神,尊重教授和导师。4. 成年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应该用礼贤下士的态度对待他人,互相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