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三足鼎立在词典中的解释
sāndǐng

三足鼎立

拼音sān zú dǐng lì

含义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典故出处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近义词

  • 鼎足之势、鼎足三分

反义词

  • 不打自败

英文翻译

  • 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成语举例:咱们应该齐心协力地联合搞这个项目,不应该像过去那样三足鼎立。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三方对立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足,不能读作“zhú”。
    成语辨形:立,不能写作“力”。

成语故事

  • 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刘备被迫南撤,孙权派鲁肃去联络刘备,诸葛亮认为可以联吴抗曹。孙权多谋善断,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与蜀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号称80万大军,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详细解释

  • 三足鼎立是一个比喻,意味着三个实体或力量在某个领域或局势中处于平衡状态,互相竞争或共存。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权力、地位、利益等方面的平衡和稳定。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平衡状态。比如在一个市场上,如果三家公司都有相似的市场份额,那么可以说这三家公司处于“三足鼎立”的状态。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周朝的国王周武王在战胜商朝后,将战利品中的一口大鼎分给了三个功臣,分别是姜子牙、周公旦和后羿。这三个人都是周武王的得力助手,他们各自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人们用“三足鼎立”来形容这种平衡和稳定的局面。

成语结构

  • 三足鼎立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意思分别是“三”、“足”和“鼎立”。

例句

  • 1. 这个行业中的三大巨头一直在三足鼎立的状态下竞争。2. 在这个城市的商业中心,三家大型百货公司一直保持着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记忆技巧

  • 可以用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1. 关联故事:想象周武王将大鼎分给三个功臣的场景,以及他们各自的重要作用。2. 关联形象:想象三只脚的鼎在地上平衡地立着,形成稳定的局面。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历史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关于周武王和商朝的故事,以及其他与中国古代成语相关的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有三个很厉害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运动和艺术方面都很优秀,就像“三足鼎立”一样。2. 初中生:在我们学校的篮球队中,有三个队员都非常出色,他们在比赛中一直保持着“三足鼎立”的状态。

3. 高中生

  • 政治课上我们讨论了不同政党之间的平衡和竞争,老师用“三足鼎立”这个成语来形容这种状态。

拆字解意

三足鼎立成语造句

  • 三足鼎立造句(精选23条)

    三足鼎立解释:象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近义词:鼎足之势三分鼎足鼎足三分反义词:不打自败1)古时的魏、蜀、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2)此外,政府管制政策是不是得当也决定着三足鼎立是否能持续.3)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官...

  • 三足鼎立造句(精选14条)

    1)古时的魏、蜀、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2)此外,政府管制政策是不是得当也决定着三足鼎立是否能持续.3)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官方意识形态文化三足鼎立,各领风骚。4)现在的局势是三足鼎立、各不相让.5)未来全球货币体系,应当形成以美元、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