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梗之患
拼音mù gěng zhī huàn
含义比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典故出处
汉·刘向《说苑·正谏》:“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英文翻译
the fate of puppet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成语举例:孟尝君准备西入秦国,劝阻的人极多,但他一概不听。苏秦也想劝他,孟尝君却说:“人世的事情,我都知道了;我所没有听说过的,只有鬼怪之事了。”苏秦说:“我这次来,确实也不敢谈人间的事情,而是专门和殿下讨论鬼神的事。”孟尝君就接见苏秦。苏秦说:“我这次来齐国,路上经过淄水,听见一个泥土捏成的土偶和一个桃木刻成的木梗交谈。木梗对土偶说:‘你原是淄水西岸的泥土,被捏成了人,到了八月,天下大雨,淄水涨上来,你就残缺不全了。’土偶说:‘你的话不对啊。我是西岸的泥土,即使为大水毁了也仍然是西岸的泥土。可你是东方桃木刻成的,天下大雨,淄水横流,你随波而去,还不知道要被冲到哪里呢?’那秦国是个虎狼之国,关山四塞,殿下到了秦国,我不知道殿下能否安然出来。”孟尝君就打消了去秦国的念头。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孟尝君准备西入秦国,劝阻的人极多,但他一概不听。苏秦也想劝他,孟尝君却说:“人世的事情,我都知道了;我所没有听说过的,只有鬼怪之事了。”苏秦说:“我这次来,确实也不敢谈人间的事情,而是专门和殿下讨论鬼神的事。”
孟尝君就接见苏秦。苏秦说:“我这次来齐国,路上经过淄水,听见一个泥土捏成的土偶和一个桃木刻成的木梗交谈。木梗对土偶说:‘你原是淄水西岸的泥土,被捏成了人,到了八月,天下大雨,淄水涨上来,你就残缺不全了。’土偶说:‘你的话不对啊。我是西岸的泥土,即使为大水毁了也仍然是西岸的泥土。可你是东方桃木刻成的,天下大雨,淄水横流,你随波而去,还不知道要被冲到哪里呢?’那秦国是个虎狼之国,关山四塞,殿下到了秦国,我不知道殿下能否安然出来。”孟尝君就打消了去秦国的念头。
详细解释
- 木梗,指木头的短梗,容易引起堵塞;之,表示的关系;患,指祸害。成语“木梗之患”比喻因为一时难以决断或处理不当,导致问题不断恶化,最终产生严重的后果。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由于犹豫不决、拖延不决而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
故事起源
- 《战国策·齐策四》记载了一个故事。齐国有一位名叫田忌的将军,他的马与赛马场上的马相比,都要稍逊一筹。在一次与齐王赛马的比赛中,田忌采取了“用疲马换快马”的策略,先让自己的马与齐王的马比赛,然后再用自己的优势马来比赛。通过多次比赛,田忌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善于抓住时机,不要因犹豫不决而造成问题的恶化。
成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
例句
- 1. 他在做决策时总是犹豫不决,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真是木梗之患。2.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我们不能有木梗之患,要迅速做出决策。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木梗之患”与“犹豫不决导致问题恶化”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根木头卡在水管里,导致水流越来越堵塞,最终引发严重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形象联想,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木梗之患”相关的成语,如“犹豫不决”、“拖延症”等,加深对于决断及及时行动的重要性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做选择题时犹豫不决,结果错了好多题,真是木梗之患。2. 初中生:我在写作业时老是拖延,导致作业越来越多,真是木梗之患。3. 高中生:我在选择大学专业时犹豫不决,最终错过了报名时间,真是木梗之患。4. 大学生:我在找工作时总是犹豫不决,结果错过了好几个好机会,真是木梗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