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历历可数在词典中的解释
shǔ

历历可数

拼音lì lì kě shǔ

含义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

出处《旧五代史·明宗纪十》:“濮州进重修河堤图,沿河地名,历历可数。”

典故出处

  • 《旧五代史·明宗纪十》:“濮州进重修河堤图,沿河地名,历历可数。”

近义词

  • 屈指可数、历历在目、一清二楚

反义词

  • 漆黑一团、昏天黑地

英文翻译

  • can see each and every one of them distinctly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
    成语举例:则用细草制为楼阁,大如橼,小如橘,约二十余座,每座梁栋榱题,历历可数。(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仙人岛》)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数,不能读作“shù”。
    成语辨形:历,不能写作“厉”。
    成语辨析:历历可数与“历历在目”有别。历历可数重于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无“展现”的意思;“历历在目”重于“展现在眼前”。

详细解释

  • 历历可数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明确而确切可数,不容置疑。历历表示明明白白,可数表示可以计算。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明确、确凿,没有丝毫疑问的样子。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某个事实、论点或观点非常明确,没有任何争议,可以直接计算和验证的情况。例如在法律、科学研究、统计分析等领域中,历历可数的特点非常重要。

故事起源

  • 历历可数最早见于《史记·李斯列传》。当时,李斯上书给秦始皇,描述了秦国的国力,其中有一句话:“臣闻之,古之君子,以民为本,今陛下之所以重百姓者,欲以备兵革之用,然而臣窃闻之,兵革非所以久安,治乱可数。”李斯用“治乱可数”来形容治理和动乱都是可以计算的,意味着可以通过明确的措施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治安。

成语结构

  • 历历可数是一个由两个形容词性的词语组成的成语,形容词“历历”和“可数”组合而成。

例句

  • 1. 这个实验结果历历可数,不容置疑。2. 他的观点经过了详细的调研和统计,历历可数。3.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历历可数的,不需要多说。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历历可数拆分成两个部分来记忆,历历表示明明白白,可数表示可以计算。可以通过想象一个明确的数字和事物来帮助记忆,如10个苹果或100个人。

延伸学习

  • 1. 可数不可数:了解中文中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区别和用法。

2. 其他形容明确的成语

  • 了解其他形容事物明确、清晰的成语,如一清二楚、明明白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数了一遍,历历可数,一共有20个糖果。2. 初中生:这个实验的数据经过了严格的统计分析,历历可数,结果非常可靠。3. 高中生: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历历可数的,只需要查看教科书上的公式就可以得出结论。

拆字解意

历历可数成语造句

  • 历历可数造句(精选24条)

    1、到了近头,却是一方幽潭,潭水清碧,游鱼细石,历历可数。2、低头看手掌,不但十指清晰可见,纹路宛然,甚至就连毛孔上的汗毛也都能一根一根历历可数。3、司徒明烨的嘴唇都在颤抖,额边的青筋也已经历历可数。4、显微镜下,细菌历历可数。5、有史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