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头楞脑
拼音léng tóu léng nǎo
含义①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②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
出处曹禺《原野》第二幕:“干妈,虎子傻,说话楞头楞脑,没分寸。”
典故出处
曹禺《原野》第二幕:“干妈,虎子傻,说话楞头楞脑,没分寸。”
近义词
楞头磕脑、楞头呆脑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①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②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
成语举例:调度员忽闪忽闪眨着眼,楞头楞脑地望着梁建。★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现代
详细解释
- 楞头楞脑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思维迟钝、反应迟缓的状态。楞头楞脑的人通常表现出思考问题时犹豫不决、迟疑不定、不够敏捷的特点。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或者思考事情时反应迟缓、思维迟钝的状态。通常用于形容某人的思维、反应或行动迟缓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楞头楞脑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的小说《水浒传》中。在故事中,有一个叫杨志的人在遇到困难时总是楞头楞脑,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用,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
成语结构
- 楞头楞脑由两个相同的词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他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楞头楞脑的,让人等得不耐烦。2. 小明被老师提问时,楞头楞脑地回答了一个错误的答案。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头上顶着一个“楞”字,脑袋里面空空荡荡,没有思维活动,就是楞头楞脑的状态。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思维、反应有关的成语,如“一筹莫展”、“三思而后行”等,可以帮助扩展你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在课堂上总是楞头楞脑,回答问题的速度很慢。2. 初中生:他在考试中遇到难题时楞头楞脑,不知道该怎么解答。3. 高中生:面对人生的选择,他楞头楞脑,无法做出决定。4. 大学生:在竞赛中,他楞头楞脑,错失了一个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