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板一眼
拼音yī bǎn yī yǎn
含义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出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九章:“望着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说。”
典故出处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九章:“望着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说。”
近义词
有板有眼、依样葫芦、照本宣科
反义词
乱七八糟、杂乱无章
英文翻译
very careful of rule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成语举例:他办事因循守旧,一板一眼,从不敢越雷池一步。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为人处世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现代
成语正音:一,不能读作“yì”。
成语辨形:板,不能写作“扳”。
成语谜面:相;相反
详细解释
- 形容人做事情非常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不敢有丝毫马虎的态度。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做事严谨、细致,要求精益求精的场合。
故事起源
- 相传,明代著名画家文征明在画画时,每一笔都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画面非常细致。后人就用“一板一眼”来形容他严谨的画风,逐渐演变为形容做事认真、严谨的意思。
成语结构
- 成语“一板一眼”由两个词组成,每个词的意思分别是“一板”和“一眼”,通过组合使用形成新的意义。
例句
- 1. 他对待工作总是一板一眼,从不马虎。2. 做人要一板一眼,不能马虎大意。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一板一眼”与“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等词语进行联想,同时可以用画家文征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认真、严谨相关的成语,如“一丝不苟”、“细心入微”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同学们在上课时要一板一眼,认真听讲。2. 初中生:考试时要一板一眼,不要马虎大意。3. 高中生:写作文时要一板一眼,注意语法和细节。4. 大学生:做实验时要一板一眼,不能有丝毫马虎。5. 成年人:工作时要一板一眼,做事认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