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颜婢色
拼音nú yán bì sè
含义犹言奴颜婢睐。形容低声下气,谄媚奉承的嘴脸。
出处宋·王禹偁《送柳宜通判全州序》:“与夫谄权媚势,奴颜婢色,因采风谣司漕运者言而得之者远矣。”
典故出处
宋·王禹偁《送柳宜通判全州序》:“与夫谄权媚势,奴颜婢色,因采风谣司漕运者言而得之者远矣。”
近义词
奴颜婢睐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犹言奴颜婢睐。形容低声下气,谄媚奉承的嘴脸。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没有骨气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奴颜婢色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非常卑贱,毫无自尊自立之意,像奴隶和婢女一样恭顺顺从。这个成语用来批评那些没有骨气、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形容他们完全没有主见,完全听从他人的指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唯唯诺诺、言听计从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没有自主性和创造力的人。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十一年》中有记载:“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德行不修养,学识不广博,就不能理解正义之道,也不能改正自己的坏习惯,这让我非常担忧。后来,人们将“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这句话中的“不修”和“不讲”合并成“奴颜婢色”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没有自尊自立之意的人。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奴颜”和“婢色”两个词组成,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
例句
- 1. 他对领导总是奴颜婢色,从来不敢有任何自己的主张。2. 她向老板奴颜婢色地请了一个假,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分解为两个部分,奴颜和婢色,然后想象一个人像奴隶和婢女一样低头顺从,完全没有自尊自立之意,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制度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成绩很差,老师说他奴颜婢色地对待学习,从来不努力。2. 初中生:我们班有一个同学,他总是奴颜婢色地向老师讨好,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好处。3. 高中生:有些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喜好,总是奴颜婢色地表现,完全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4. 大学生:在职场上,有些人为了博得领导的欢心,总是奴颜婢色地巴结,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和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