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模像样
拼音xiàng mó xiàng yàng
含义形容着重或隆重的样子。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番调动,老爷可必得像模像样答上头的情才使得呢。”
典故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番调动,老爷可必得像模像样答上头的情才使得呢。”
近义词
郑重其事、有模有样
英文翻译
up to the mark <with an air of importanc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着重或隆重的样子。
成语举例:叶圣陶《李太太的头发》:“又温存一阵,哪里像个像模像样的校长。”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体面好看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像模像样是一个由“像”、“模”、“样”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像”表示相似,与“模”合在一起表示模样;“样”表示样子。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事物或人的外观、表现或行为与标准相似,合乎规矩。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外表或行为符合规范,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外观符合标准。比如,当一个人穿着整洁、言谈举止得体时,可以说他“像模像样”;当一个工作或项目完成得很好,符合要求时,也可以说它“像模像样”。
故事起源
- 关于“像模像样”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这个成语在古代并不常见,出现的频率较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个成语也逐渐被广泛使用。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三个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他穿着整洁、举止得体,完全像模像样。2. 这个项目按时完成,质量也很好,可以说是像模像样。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像”、“模”、“样”三个字进行联想,形成一个形象的场景。比如,想象一个人像模特一样穿着整齐,站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样子,就能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外表、行为相关的成语,如“言行举止”、“举止失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妈妈做的饭菜很好吃,看起来也像模像样。初中生:他的打扮非常时尚,每次出门都像模像样。高中生:这个演员的表演非常出色,完全像模像样。大学生:他的论文写得非常规范,像模像样地展示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