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
拼音yī cǎo yī mù
含义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出处《后汉书·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典故出处
《后汉书·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近义词
一针一线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成语举例:不许惊动,如有犯僖氏一草一木者斩首!(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细小平常的东西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草,不能读作“cāo”。
成语辨形:木,不能写作“目”。
成语辨析:一草一木和“一针一线”;都指“细小或平常的东西”。但一草一木偏重在“草”、“木”等一些东西随处可见的东西;“一针一线”指不值钱的贱物;而一草一木没有这层意思。
详细解释
- 一草一木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游记》第六十六回:“我等一草一木,皆有知觉。”意思是说草木也有知觉。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形容人非常细致地观察和关注事物的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
使用场景
- 一草一木常用于形容人对事物的观察和关注非常细致入微,注重细节。可以用于夸奖一个人的观察力、细致性和耐心。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西游记》中的一段对话。孙悟空和唐僧一行人经过一座山,孙悟空对山上的草木说:“我等一草一木,皆有知觉。”意思是说草木也有知觉。从此以后,这个成语就被人们引申为形容人对事物的观察和关注非常细致入微。
成语结构
- 一草一木的结构为“数词 + 名词 + 数词 + 名词”,表示对每一个细节的关注。
例句
- 1. 他对工作非常细致,一草一木都不放过。2. 她在画画时,对每一个细节都非常注重,可以说是一草一木。3. 这个建筑师设计的建筑物,每一个角度都经过精心考虑,一草一木都展现了他的用心。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一个人仔细观察一片草地、一棵树木,注重每一个细节,因此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细水长流”、“洞若观火”等,来提高对细节的观察和关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写作业时,我会一草一木地检查每一个字的写法。2. 初中生:我喜欢拍摄照片,每次都会一草一木地调整光线和构图。3. 高中生:我在学习时,会一草一木地分析每一个数学题的解题步骤。4. 大学生:我在写论文时,会一草一木地查找每一个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