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影逃形
拼音liǎn yǐng táo xíng
含义隐藏身形。比喻隐居不出。
出处南朝·梁·江淹《奏记诣南徐州新安王》:“方敛影逃形,匡坐编蓬之下,遂遭烟露余彩,日月末光。”
典故出处
南朝·梁·江淹《奏记诣南徐州新安王》:“方敛影逃形,匡坐编蓬之下,遂遭烟露余彩,日月末光。”
近义词
潜踪匿迹
反义词
东山再起
英文翻译
cut oneself off from the world <hide from public notic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隐藏身形。比喻隐居不出。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敛影逃形是由“敛”、“影”、“逃”、“形”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敛”表示收敛、隐藏,“影”表示影子、形象,“逃”表示逃跑、消失,“形”表示形状、外貌。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人或事物迅速隐匿、消失不见的状态,形容人或事物行动迅速、灵活。
使用场景
- 敛影逃形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关键时刻迅速躲避、逃遁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危险来临时迅速离开现场,或某事物在被注意到后迅速消失不见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敛影逃形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故事,它是根据汉语词汇的意义组合而成的。
成语结构
- 敛影逃形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和两个名词组成。
例句
- 1. 他见到警察来了,敛影逃形地迅速离开了现场。2. 那只狐狸敏捷地敛影逃形,让猎人无法追踪。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敛影逃形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影子突然敛起,然后这个人迅速逃离,形成了敛影逃形的场景。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了解更多关于敛影逃形的使用场景和例子,进一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看到老师走过来,敛影逃形地躲进了教室。2. 初中生:那个小偷在被发现后,敛影逃形地迅速消失在人群中。3. 高中生:他在比赛中表现出色,每次都能敛影逃形地躲过对手的防守。4. 大学生:这个公司在被曝光后,高层管理人员纷纷敛影逃形,逃离了责任。5. 成年人:当他听到有人敲门时,他敛影逃形地躲进了房间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