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天咒地
拼音mà tiān zhòu dì
含义不指明对象地诅咒漫骂。亦作“骂天扯地”。
出处贾平凹《妊娠》第二章:“后村里纷纷传说谁家老祖宗的墓被盗了,骂天咒地,扎了纸人在村口槐树上吊着,满头满身插了针刺。”
典故出处
贾平凹《妊娠》第二章:“后村里纷纷传说谁家老祖宗的墓被盗了,骂天咒地,扎了纸人在村口槐树上吊着,满头满身插了针刺。”
近义词
骂天扯地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不指明对象地诅咒漫骂。亦作“骂天扯地”。
成语举例:李德才跟着老山头走回西锁井,一进冯家大院,听得冯大奶奶在内宅骂天扯地,正在吵闹。★梁斌《播火记》七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指漫骂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现代
成语谜面:泼妇骂街
详细解释
- 骂天咒地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愤怒或不满,以至于大声诅咒和责骂。这个成语中的“骂天”指的是对天空发泄不满,而“咒地”则是对地面发泄不满。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的情绪非常激动,无法控制。
使用场景
- 骂天咒地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在遭遇巨大挫折、受到极大委屈或遭遇不公正对待时的愤怒和不满。比如,当一个人被背叛或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他可能会骂天咒地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
故事起源
- 骂天咒地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夸父的神人,他非常自负并且力大无比。一天,夸父追逐太阳,却因为追得太累而渴得口干舌燥。他不顾一切地追赶太阳,最终在追逐过程中耗尽了自己的力量,最终饿死在途中。人们为了纪念夸父的努力和牺牲,将他的追逐太阳的行为比喻为“骂天咒地”。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骂”、“天”、“咒”和“地”。
例句
- 1. 他在失去工作后,整天骂天咒地,情绪非常低落。2. 她因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愤怒地骂天咒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1. 将“骂天咒地”分为两部分来记忆,首先记住“骂天”,然后记住“咒地”。可以将“骂天”与愤怒的情绪联系起来,将“咒地”与责骂的行为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2. 可以将这个成语与自己经历过的愤怒或不满的场景联系起来,形成记忆的联结。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夸父故事,了解夸父的其他传说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考试时被老师批评了,非常生气,骂天咒地地说自己再也不想上学了。2. 初中生:她的朋友背叛了她,她非常愤怒,骂天咒地地责备她的朋友。3. 高中生:他因为没有被录取到心仪的大学,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整天骂天咒地地发泄自己的情绪。4. 大学生:她的论文被指导老师严厉批评,她非常愤怒,骂天咒地地抱怨自己的不幸。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骂天咒地”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