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帙累牍
拼音lián zhì lèi dú
含义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同“连篇累牍”。
出处宋·文天祥《金匮歌》序:“因自撰为方剂,括为歌诗,草纸蝇字,连帙累牍,以遗其后人。”
典故出处
宋·文天祥《金匮歌》序:“因自撰为方剂,括为歌诗,草纸蝇字,连帙累牍,以遗其后人。”
近义词
连篇累牍、连篇累册、连篇累帙
反义词
言简意赅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同“连篇累牍”。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状语;指文辞长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连帙,古代用来装书的木箱子;累牍,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简。连帙累牍意指书籍和文字数量多到无法计数的程度。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文章或文件数量非常庞大,内容丰富。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文学作品或研究报告等内容非常丰富,篇幅很长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写作或学术造诣非常深厚,作品或研究成果非常丰富。
故事起源
- 《左传·庄公二十五年》有“连帙累牍,不暇自哂”之句,意指文章和文件数量繁多到连自己都笑不出来。后来,人们将这句话中的“连帙累牍”作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文章或文件数量繁多。
成语结构
- 连帙累牍属于四字成语,由两个形容词性的词语组成。
例句
- 1. 他的论文内容连帙累牍,是一部宝贵的学术瑰宝。2. 这部小说的情节连帙累牍,读起来非常过瘾。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房间里堆满了装满书籍的木箱子和写满字迹的竹简,形成一幅画面,以帮助记忆连帙累牍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文字、书籍和文章相关的成语,如“纸上谈兵”、“文不对题”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的书房里连帙累牍,我都不知道从哪本书开始看。2. 初中生:老师布置的作业连帙累牍,我得花很多时间才能完成。3. 高中生:这本历史书记载了很多连帙累牍的历史事件,我需要仔细研读。4. 大学生:我的研究论文连帙累牍,我花了很多时间整理和撰写。5. 成年人:我整理家里的文件时发现了一堆连帙累牍的旧账单,真是让人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