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臂之力
拼音yī bì zhī lì
含义臂:胳膊。指一部分力量或不大的力量。表示从旁帮一点忙。
出处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报。”
典故出处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报。”
近义词
助人为乐
反义词
落井下石
英文翻译
a leg-up <a helping hand; lend a helping hand; hold a candle to>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臂:胳膊。指一部分力量或不大的力量。表示从旁帮一点忙。
成语举例: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常用在助后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一,不能读作“yì”。
成语辨形:臂,不能写作“譬”。
成语辨析:一臂之力和“助人为乐”;都有“帮助人”的意思。但一臂之力是从旁给一些协助;可以自觉;也可以不自觉的;“助人为乐”指自觉地乐于帮助别人;以此为乐。
成语谜面:独臂男人
详细解释
- 成语“一臂之力”源自于《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不及子房之勇,然吾得一臂之力。”意为虽然我不及子房勇猛,但是我有一只手臂的力量。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个人力量的有限性,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个人的力量微小,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完成某项任务。可以用于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场景。
故事起源
- 据《左传》记载,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55年左右,当时鲁国大夫子房出征攻打齐国。襄公问子房:“我不及你的勇猛,怎么办?”子房回答说:“虽然我勇猛,但是你有我的一臂之力。”这个故事传颂至今,成为了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主语+不及+比较对象+之+名词
例句
- 1.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发挥出一臂之力。2. 他虽然个子小,但是他的一臂之力却很大,能够举起很重的东西。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一臂之力”与“团结合作”联系起来记忆,因为成语的含义强调了个人力量的有限性,需要与他人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合作、团结相关的成语,如“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等,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们班级的同学们一起合作,就像一臂之力一样,完成了一次演出。初中生:团队比个人的力量更强大,我们需要相互协作,才能发挥出一臂之力。高中生:在团队项目中,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一臂之力,共同完成任务。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我们需要团结合作,才能发挥出一臂之力,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