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屈词穷
拼音lǐ qū cí qióng
含义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出处《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典故出处
《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近义词
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反义词
义正言辞、理直气壮、振振有词
英文翻译
unable to find a word to justify oneself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成语举例:并不等候答复,而正如一般忽然陷于理屈词穷的专横者一样,他立刻把最后一张牌摆出来了。(沙汀《呼嚎》)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屈,不能读作“qǔ”。
成语辨形:理,不能写作“礼”;屈,不能写作“曲”。
成语辨析:理屈词穷和“哑口无言”都表示没有理由而说不出话来。但理屈词穷是通过辩驳而词穷的;而“哑口无言”可能是无理由而不分辩;也可能是有理由而不分辩。
成语谜面:被告认输
详细解释
- 理屈词穷是指在辩论或争论时,由于自己的理由不足或无法找到合适的词语来反驳对方,而感到困惑和无奈。这个成语强调了在辩论中逻辑和语言的重要性,以及在辩论中无法找到合适的反驳词语所带来的尴尬和困扰。
使用场景
- 理屈词穷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在辩论、争论或讨论中,由于自己的理由不足或无法找到合适的词语来反驳对方而感到困惑和无奈的情况。可以用于各种社交场合、学术讨论、工作会议等。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当时,齐国的相国管仲与晏子进行辩论,管仲无法找到合适的词语来反驳晏子,于是感到非常困惑和无奈,便说出了“理屈词穷”。
成语结构
- 理屈词穷是一个四字成语,由“理”、“屈”、“词”和“穷”四个字组成。
例句
- 1. 在辩论中,他的理由不足,很快就理屈词穷了。2. 我们必须准备充分,以免在辩论中理屈词穷。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这个成语:1. 将成语分解为四个字,分别记忆它们的意思。2. 将成语与实际场景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辩论中无法找到合适的词语来反驳对方的情景。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辩论和争论相关的成语,如“强词夺理”、“争论不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辩论比赛中,我遇到了一个很难反驳的问题,感到理屈词穷。2. 初中生:老师问我为什么没完成作业,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只好理屈词穷地说自己忘了。3. 高中生:在辩论社团的讨论中,我遇到了一个很强的对手,我感到理屈词穷,无法反驳他的观点。4. 大学生:在论文答辩中,我遇到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我感到理屈词穷,无法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