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就擒
拼音shù shǒu jiù qín
含义束手:自缚其手,比喻不想方设法;就:受;擒:活捉。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出处《宋史·苻彦卿传》:“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
典故出处
《宋史·苻彦卿传》:“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
近义词
坐以待毙、听天由命
反义词
负隅顽抗
英文翻译
submit to arrest with folded arm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束手:自缚其手,比喻不想方设法;就:受;擒:活捉。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成语举例:他走投无路,只好束手就擒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束,不能读作“sù”。
成语辨形:擒,不能写作“禽”。
成语辨析:见“束手待毙”。
成语故事
公元945年,契丹军将后晋军队围困在阳城,后晋军队的供需被切断,内外隔绝,生活十分困难,军心不稳。晋将苻彦卿有勇有谋,向主将张彦泽、皇甫遇建议与其在此束手就擒还不如战死,就分析天时地利人和,出其不意绕到契丹军后方发起进攻取得胜利。
详细解释
- 束手就擒是一个用来形容在面对困境时没有反抗能力,只能被动接受失败或被捕的情况。这个成语中的“束手”意味着失去了行动的自由,没有能力做出任何反抗;“就擒”指的是被捕或被敌对势力逮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失去了自由和主动权,只能任由他人摆布的无力状态。
使用场景
- 束手就擒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或困境时,没有任何反抗能力,只能被动接受失败或被捕的情况。它可以用来形容战争、竞争、法律纠纷等各种场景中的被动败北或被捕情况。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故事中,一个名叫王莽的将军在一次战斗中,他的部队被敌人围困在了山中。面对敌人的追击,他的部队陷入了绝境,没有任何反抗能力。最终,王莽只能束手就擒,被敌人俘虏。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主要由四个汉字构成,分别是“束”、“手”、“就”、“擒”。
例句
- 1. 在经济危机中,许多公司束手就擒,无法继续经营。2. 面对歹徒的威胁,她选择了束手就擒,以保全自己的安全。3. 他们团队的竞争对手太强大了,只能束手就擒,接受失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1. 将“束手就擒”拆分成四个字,分别记忆每个字的意思。2. 想象一个人被敌人围住,双手被绑住,无法抵抗,被迫接受失败或被捕的场景。3. 反复阅读和使用这个成语,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束手就擒”相关的成语,例如“力不从心”、“寸步难行”等。这些成语都与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的无力感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面对数学难题,他束手就擒,没有努力解决。2. 初中生:在篮球比赛中,我们的队伍实力不如对手,最终束手就擒,输掉了比赛。3. 高中生:面对学业压力和竞争,有些同学选择了束手就擒,放弃了努力。4. 大学生:面对找工作的竞争,有些毕业生感到束手就擒,缺乏自信。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