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浪迹
拼音píng zōng làng jì
含义象浮萍、波浪一般的无定。比喻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出:“恨怱怱,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
典故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出:“恨怱怱,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
近义词
漂泊不定、飘蓬断梗
反义词
安营扎寨、安居乐业
英文翻译
have no fixed abode because of constant traveling <float about free as duckwee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象浮萍、波浪一般的无定。比喻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
成语举例:只是此人不是本国之人,萍踪浪迹。(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物没有固定的居所或行踪,经常在不同的地方流转。萍踪浪迹常常用来描述旅行者、流浪者或者没有固定工作的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旅行、流浪或者寻找自己归属感的过程中。同时也可以用来形容没有固定工作地点的人,比如艺术家、自由职业者等。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中国有很多流浪者和旅行者,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经常在各地流转。萍踪浪迹这个成语就是形容这些人的状态和生活方式。
成语结构
- 萍踪浪迹由两个词语组成,萍踪和浪迹。其中,萍踪指的是草木漂浮的痕迹,浪迹指的是水面上波浪的痕迹。
例句
- 1. 那位艺术家一生都在不同的城市展览,真是个萍踪浪迹的人。2. 这个旅行者已经在世界各地萍踪浪迹了十年,他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家。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成语拆解成单个词语来记忆。萍踪可以联想到漂浮的草木,浪迹可以联想到水面上波浪的痕迹。将这两个词语联想在一起,就可以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旅行、流浪相关的成语,比如“流连忘返”、“四海为家”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最喜欢暑假了,可以和家人一起萍踪浪迹,去各个地方旅行。2. 初中生:我梦想将来成为一名旅行作家,可以萍踪浪迹,去探索世界的美景。3. 高中生:毕业后,我打算先萍踪浪迹一段时间,去不同的城市寻找自己的发展机会。4. 大学生:我计划暑假期间参加志愿者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带去温暖,也可以萍踪浪迹,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