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肥弟瘦
拼音xiōng féi dì shòu
含义旧喻兄弟相爱,临难争死。
出处《后汉书·赵孝传》:“及天下乱,人相食。孝弟礼为饿贼所得,孝闻之,即自缚诣贼,曰:‘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贼大惊,并放之。”
典故出处
《后汉书·赵孝传》:“及天下乱,人相食。孝弟礼为饿贼所得,孝闻之,即自缚诣贼,曰:‘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贼大惊,并放之。”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旧喻兄弟相爱,临难争死。
成语举例:友于兄弟,分形共气,兄肥弟瘦,无复相代之期;让枣推梨,长罢欢愉之日。(《南史 梁武陵王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兄弟之间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汉朝末年,天下大乱,饥民遍野,人饿得吃人。赵孝的弟弟赵礼一次被盗贼捉住,即将被吃,赵孝绑起自己去见盗贼说赵礼饿得太瘦,不如自己肥胖能够让你们多吃一点。盗贼深感惊奇,便把他们兄弟二人都放了。
详细解释
- 兄肥弟瘦是指兄弟之间身体状况的差异,兄长体态丰满,弟弟体态瘦弱。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兄弟之间的差异,也可以用来比喻财富、能力等方面的差距。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兄弟之间的身体差异,也可以用于形容其他方面的差距,比如财富、能力等。
故事起源
- 兄肥弟瘦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一》中。相传,齐国有两个兄弟,兄长叫田忌,弟弟叫孙膑。田忌身材高大,体态丰满,而孙膑身材瘦削。他们一起参加赛马比赛,田忌骑的马很瘦弱,而孙膑骑的马却非常健壮。在比赛中,田忌采取了一种策略,先让自己的马慢下来,然后再快速追赶,以此来赢得比赛。这个故事中兄长体态丰满,弟弟体态瘦弱的情景,后来被人们用来形容兄弟之间的差异。
成语结构
- 兄肥弟瘦的结构是由两个形容词和一个连词组成,形容词“兄肥”和“弟瘦”描述了兄弟之间身体状况的差异,连词“和”连接了两个形容词。
例句
- 1. 他们兄弟俩真是兄肥弟瘦,一个高大魁梧,一个瘦削如竹。2. 这对兄弟兄肥弟瘦,一个是运动健将,一个是书呆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兄肥”和“弟瘦”形象地描绘在脑海中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身材魁梧的兄长和一个瘦削的弟弟站在一起的情景。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田忌赛马的故事,以及其他兄弟之间的差异的成语,比如“弟大物耗”、“兄弟阋墙”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哥哥和我兄肥弟瘦,他喜欢吃肉,我喜欢吃蔬菜。2. 初中生:他们班上的两个同学兄肥弟瘦,一个喜欢打篮球,一个喜欢看书。3. 高中生:我们家两个兄弟兄肥弟瘦,一个很活跃,喜欢社交,一个比较安静,喜欢独自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