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扑不破
拼音diān pū bù pò
含义颠:跌;扑:敲。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
出处《朱子全书·性理三》:“既能体之而乐,则亦不患不能守,须如此而言,方是颠扑不破,绝渗漏,无病败耳。”
典故出处
《朱子全书·性理三》:“既能体之而乐,则亦不患不能守,须如此而言,方是颠扑不破,绝渗漏,无病败耳。”
近义词
牢不可破、无可辩驳、勿庸置疑、不刊之论
反义词
不堪一击、不攻自破、荒谬绝伦
英文翻译
Truth of theory stands despite time and argumen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颠:跌;扑:敲。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
成语举例:何况六斤比伊的的曾祖,少了三斤,比伊的父亲七斤,又少了一斤,这真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实例。(鲁迅《呐喊 风波》)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扑,不能写作“朴”。
成语辨析:颠扑不破和“牢不可破”;都有“很坚固;不能损坏”的意思;但在用法上区别明显。颠扑不破偏重在“绝对正确;无可辩驳”;多用于真理、学说、原则、原理、理论或事实等方面;“牢不可破”偏重在“极其坚固;无法摧毁”;多在友谊、团结、联盟等方面。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颠”、“扑”、“不”、“破”。颠意为翻转、颠倒,扑意为跌倒、摔倒,不意为否定、不。破意为破裂、破坏。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事物坚固、稳定,无法被翻转、跌倒、破坏。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的坚固、稳定,比喻某种观念、制度或事物无论经历多少困难或挑战,都能够保持不变,无法被动摇或破坏。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品质或信念的坚定不移,也可以用于形容一种制度或法律的稳定性。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齐物论》一书中。庄子说,天地万物都有其自然的规律和运行方式,不可轻易改变。他用“颠扑不破”的形象来描述这种自然规律的坚固性。
成语结构
- 四个字的形容词性成语。
例句
- 1. 这个理论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证明了它的颠扑不破。2. 他的信念坚定不移,颠扑不破。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颠扑不破”想象成一个坚固的建筑物,无论如何颠倒、扑倒,都无法破坏它的结构。可以用这个形象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坚如磐石”、“岿然不动”等,来扩展对事物坚固、稳定性的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友谊像一座颠扑不破的堡垒,永远不会被背叛破坏。2. 初中生:这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是颠扑不破的,无论谁都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3. 高中生:他的梦想是颠扑不破的,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他都会坚持不懈地追求。4. 大学生:这个理论经受住了严格的科学考验,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