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过其实
拼音yán guò qí shí
含义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处《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典故出处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近义词
夸大其辞、夸夸其谈、名不副实
反义词
言必有信、恰如其分、名副其实
英文翻译
overshoot the truth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成语举例: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1章:“他被梁大老汉言过其实的话吓唬住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其,不能读作“qī”。
成语辨形:实,不能写作“拾”。
成语辨析:言过其实和“夸大其词”;都有“说的话和实际情况不符合”的意思。但言过其实偏重在言语过分、浮夸;还常用来表示人的性格;“夸大其词”偏重在夸大。
成语谜面:夸口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马谡喜欢谈论军事理论,诸葛亮比较欣赏他。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魏国司马懿亲自带兵与张郃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带兵防守,可是马谡骄傲轻敌,死搬兵书,结果被打败。诸葛亮只好挥泪斩马谡。
详细解释
- 言过其实指的是说话时夸大或夸张事实,不按照真实情况进行陈述。这种言过其实的行为常常会给人留下虚伪或不可信的印象。
使用场景
- 言过其实常常用于批评或指责别人夸大事实、说谎,也可以用来提醒自己不要夸大事实。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听到别人言过其实时,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其夸张言辞的不满或不信任。
故事起源
- 关于言过其实的故事并没有特定的起源。这个成语的意义和使用场景与人们的日常交流中经常发生的现象相关。
成语结构
- 言过其实是由“言”、“过”、“其”和“实”四个字组成的。其中,“言”表示说话,表示动作;“过”表示超过,超过实际情况;“其”表示代词,指代说话的人;“实”表示真实、实际情况。
例句
- 1. 他常常言过其实,说话不可信。2. 这个广告言过其实,产品并不如宣传中所说的那么好。3. 不要言过其实,实事求是才是最好的。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言过其实”这个成语:1. 将“言”字与“过”字连起来,表示夸大事实超过实际。2. 将“其”字与“实”字连起来,表示说话者应该坚持实事求是。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夸夸其谈”、“信口开河”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加深对言过其实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说他家里有一辆豪车,但我觉得他在言过其实。2. 初中生:这个网红总是在视频中言过其实,让人感觉不真实。3. 高中生:那个政客在竞选时言过其实,导致选民对他失去了信任。4. 大学生及以上:在商业谈判中,言过其实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