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星戴月
拼音pī xīng dài yuè
含义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典故出处
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近义词
早出晚归
反义词
悠闲自得
英文翻译
travel or toil night and day <get up by starlight and not to down tools till the moon rise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成语举例:经过二十多天披星戴月的风尘奔波,到襄阳后一定要休息几天。(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谜面:起早贪黑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单父县令宓子贱坐在公堂弹琴却能把县治得很好,而继任的巫马期每天披星戴月、事必躬亲,十分劳累才把县治得井井有条,巫马期向宓子贱请教秘诀。宓子贱说得善于利用能干的人为你办事。
详细解释
- 披星戴月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披星”和“戴月”两个词组成。披星指夜晚星光璀璨,戴月指清晨月亮依然挂在天空。披星戴月形容人不顾辛劳和困难,勤奋工作,不畏艰辛,勇往直前。
使用场景
- 披星戴月常用来形容人们为了完成任务或目标而不辞劳苦,不计较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可以用于描述工作中的努力、学习中的刻苦、军事行动中的奋斗等。
故事起源
- 《史记·平津侯列传》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将领白起在攻打魏国的城池时,为了尽快攻下城池,他亲自带领士兵夜以继日地攻城,不顾劳累和困难。由于白起每天都在夜晚和清晨进行攻击,他的士兵形容他“披星戴月”,形容他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从此,披星戴月成了形容勤奋工作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语+披星戴月
例句
- 1. 她每天都披星戴月地工作,从不辞劳苦。2. 他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披星戴月地加班加点,连续工作了一个星期。3. 这个团队为了赶工期,披星戴月地加班加点,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形象进行联想,想象自己在夜晚或清晨,身上披满了星星,头上戴着月亮,勤奋地工作着。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与勤奋、努力工作相关的成语,如“夜以继日”、“勤勉苦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披星戴月地写作业,争取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为了参加比赛,我披星戴月地练习跳高,终于取得了冠军。3. 高中生:高考临近,我每天都披星戴月地复习,希望能考上理想的大学。4. 大学生:为了完成论文,我披星戴月地熬夜写作,终于顺利毕业。5. 成年人:为了支撑家庭,我披星戴月地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