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相之见
拼音pí xiàng zhī jiàn
含义肤浅的看法。
出处郭沫若《序引》:“这种皮相之见,不识何以竟能深入人心而牢不可拔。”
典故出处
郭沫若《序引》:“这种皮相之见,不识何以竟能深入人心而牢不可拔。”
近义词
皮相之谈
反义词
深谋远虑
英文翻译
superficial view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肤浅的看法。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指肤浅看法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现代
详细解释
- 皮相之见是指只看表面现象或外貌来评判事物或人的见解,而没有深入了解或思考。这种见解往往是片面的、肤浅的,不能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只看表面现象或外貌就妄下结论的人。它可以用来指责那些以貌取人、以貌取物的人,提醒人们要深入了解事物和人,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故事起源
- 皮相之见的故事起源于《梁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三十》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市场上买马,他只看马的外貌,而没有细细观察和了解马的品质。结果他买回的马并不如他所期望的那样好。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看外貌是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
成语结构
- 皮相之见是由“皮相”和“之见”两个词组成的,其中“皮相”表示表面现象或外貌,“之见”表示见解。
例句
- 1. 他对人的评价总是皮相之见,从来不考虑内在的品质。2. 不要只看外表,要用心去了解,避免陷入皮相之见的误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只看外貌的人,他只顾着观察皮肤和相貌,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例如“见微知著”、“以貌取人”等,来加深对判断事物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的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那个人,他总是只看外表,真是个皮相之见的人。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不能以貌取人,要避免皮相之见。3. 高中生:在面试时,我们要尽量避免皮相之见,要从多个方面来评估应聘者的能力。4. 大学生:在研究领域,我们要避免只看表面现象,要深入探究事物的内在本质,避免皮相之见的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