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听计从
拼音yán tīng jì cóng
含义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典故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近义词
百依百顺、深信不疑、言听计用
反义词
一意孤行、疑神疑鬼、疑团满腹
英文翻译
take sb.'s advice and adopt his pla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成语举例:邓对于他也就和刘玄德之于诸葛孔明,几几乎是言听计从的。(郭沫若《革命春秋 北伐途次》二十六)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上下级或长晚辈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从,不能读作“chónɡ”。
成语辨形:从,不能写作“丛”。
成语辨析:见“百依百顺”。
成语谜面:将领听从军师
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时期,齐王韩信一举击败项羽的20万大军,项羽派谋士武涉去劝韩信亲近他,与刘邦为敌或者自己称王、三分天下,告诉他一旦项王失败,下一个就轮到韩信了。韩信说:“汉王十分信任我,对我言听计从,我不能失道义。”。
详细解释
- 言听计从是由“言”、“听”、“计”、“从”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言”表示言语,即指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听”表示倾听和接受;“计”表示计谋和安排;“从”表示顺从和服从。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完全听从他人的意见和计谋,没有自己的主见和决策能力。
使用场景
- 言听计从多用于形容一个人对他人的意见和安排完全服从,没有自己的主见。可以用来批评那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盲目追随他人的人。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项羽和刘邦。当项羽的部将韩信建议他派兵追击刘邦时,项羽说:“兵败则无后,不如听取他人的意见。”这个故事中的“言听计从”成语就是由项羽的这句话衍生而来的。
成语结构
- 言听计从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对上级的命令言听计从,从不违抗。2. 她对父母的安排言听计从,没有任何异议。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言听计从”与“完全服从”相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通过绘制图画或制作记忆卡片来加强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和文章,了解更多关于言听计从的用法和相关的背景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布置的作业,我都会言听计从地完成。2. 初中生:班长的指示我们都要言听计从,保持队伍的纪律性。3. 高中生:学习上的问题,我经常向老师请教,言听计从老师的建议。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对导师的指导言听计从,努力学习和实践。以上是关于成语“言听计从”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