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
拼音ǒu xīn lì xuè
含义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出处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典故出处
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近义词
煞费苦心、挖空心思
反义词
无所用心、粗制滥造
英文翻译
work one's heart ou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成语举例:呕心沥血,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臧克家《老舍永在》)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呕,不能读作“ōu”;血,不能读作“xiě”。
成语辨形:呕,不能写作“沤”。
成语辨析:呕心沥血与“搜索枯肠”有别:呕心沥血多用于较长时间或一个时期的工作;语意重;“搜索枯肠”用在较短的时间过程内;语意较轻;中性;正反两面的情形都可以使用。
成语故事
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李贺在他短暂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后来人们常用“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
详细解释
- 呕心沥血意味着付出极大的心血和努力,通常用来形容某人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这个成语强调了对事业或目标的极度投入和奉献。
使用场景
- 呕心沥血常用于描述那些为了追求梦想、完成任务或实现目标而不辞辛劳、付出巨大努力的人。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工作、学习、运动、艺术创作等。
故事起源
- 《史记·酷吏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的魏国有一位官员叫邓析,他在修筑城墙时,亲自带头劳作,从早到晚都在工地上忙碌。他为了加快施工速度,每天都用自己的心血来烧砖,用自己的口水来泡砂浆。因为他的心血和努力,城墙修筑得非常坚固。后来,人们就用“呕心沥血”来形容这种为了完成任务而付出巨大努力的精神。
成语结构
- 呕心沥血是由“呕心”和“沥血”两个词组成的。其中,“呕心”表示付出心血和努力,“沥血”表示付出血汗和牺牲。
例句
- 1. 为了这个项目,他呕心沥血地工作了好几个月。2. 这位艺术家为了创作这幅画作,呕心沥血地花费了几年的时间和精力。3. 这支队伍为了取得胜利,呕心沥血地训练了数个月。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呕心沥血”与付出巨大努力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工作中全身心投入,汗水和血液都流了出来,表达出他为了追求目标付出的巨大努力。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表示付出努力的成语,如“竭尽全力”、“鞠躬尽瘁”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小明每天都呕心沥血地学习。2. 初中生:为了参加篮球比赛,他们每天都呕心沥血地训练,终于获得了冠军。3. 高中生:为了进入理想的大学,他们几乎每天都呕心沥血地备考。4. 大学生:为了完成毕业设计,他们整夜都在实验室里呕心沥血地工作。5. 成年人:为了创业成功,他们不辞辛劳、呕心沥血地奋斗了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