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波萍迹
拼音ōu bō píng jì
含义比喻闲适自由的隐者生活。
出处清·王士慎《池北偶谈·谈献二·王公家书》:“事在身外,身在世外,鸥波萍迹,足寄此生。”
典故出处
清·王士慎《池北偶谈·谈献二·王公家书》:“事在身外,身在世外,鸥波萍迹,足寄此生。”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闲适自由的隐者生活。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隐居者的生活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鸥波,指海鸥在波浪上飞翔;萍迹,指浮萍漂泊。成语“鸥波萍迹”形容人或物没有固定的居所,像海鸥在波浪中飞翔,又像浮萍漂泊在水面上。它常用来形容人生无定,没有根基。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旅居异乡、漂泊流离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没有固定的位置或状态。
故事起源
- 《后汉书·魏武故事》中有一则故事与此成语有关。故事讲述了刘备在走南闯北之际,曾经到了一座寺庙休息。这座寺庙的名字叫做“鸥波寺”,因为刘备的行踪像海鸥在波浪上飞翔,又像浮萍在水面上漂泊,所以得名为“鸥波寺”。而“鸥波萍迹”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衍生而来的。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名词
例句
- 1. 他的生活像鸥波萍迹,一直在不同的城市之间流离漂泊。2. 这个小岛上的居民过着鸥波萍迹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居所。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海鸥在波浪上飞翔,又想象浮萍在水面上漂泊,这样就可以记住“鸥波萍迹”表示流离飘忽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流离漂泊、没有固定居所相关的成语,例如“飘零”、“飘然”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的工作很忙,经常鸥波萍迹,很少在家。2. 初中生: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流浪者的鸥波萍迹的故事,让人深思。3. 高中生:随着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鸥波萍迹,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希望能够有机会鸥波萍迹,去不同的地方学习和成长。5. 成年人:工作的压力让我常常感到疲惫,我想找个机会鸥波萍迹,放松一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