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含义形容两个争斗的对手最后都得不到好处,反而给第三者带来利益。
出处
详细解释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鹬和蚌在一片泥滩上相互争斗,而渔翁则趁机得到了利益。这个成语比喻两个争斗的对手最后都得不到好处,反而给第三者带来利益。
使用场景
- 在描述两个争斗双方都因争斗而吃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两个势力相互争斗,最后被第三方所利用。
故事起源
- 据传说,古代有一片泥滩上,一只鹬和一只蚌相互争斗。正在争斗的时候,一位渔翁路过,看到了他们的争斗,便趁机捕捉了它们。这个故事成为了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来源。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鹬蚌相争”和“渔翁得利”。
例句
- 1. 他们两个为了争夺领导职位,最后鹬蚌相争,结果都没有得到好处,反而让其他同事得到了晋升的机会。2. 这两个国家为了争夺领土而发生战争,最后却让第三方国家得到了经济利益。可以说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鹬和蚌的形象留在脑海中,想象它们争斗的场景。同时,想象渔翁趁机得到利益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两败俱伤”、“一手遮天”等,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上课的时候,我和同桌为了一本书发生了争执,最后鹬蚌相争,老师没办法只好把书收走了。2. 初中生:我班上两个同学为了一个球队的支持者而争吵不休,最后鹬蚌相争,却让其他同学感到困扰。3. 高中生:两个政治党派为了争夺选举胜利而进行激烈的辩论,最后鹬蚌相争,却让选民对他们都失去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