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手不及
拼音cuò shǒu bù jí
含义措手:着手处理。来不及动手应付。指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
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咱今晚间,领着百十骑人马,偷营动寨,走一遭去,杀他个措手不及。”
典故出处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咱今晚间,领着百十骑人马,偷营动寨,走一遭去,杀他个措手不及。”
近义词
猝不及防、惊慌失措、手足无措
反义词
措置裕如、从容不迫、镇定自若
英文翻译
be too late to do anything about i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措手:着手处理。来不及动手应付。指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
成语举例: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补语;指事情突然发生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措,不能读作“chuò”。
成语辨形:措,不能写作“错”。
成语谜面:昔
详细解释
- 措手不及是由动词“措手”和副词“不及”组成的成语。其中,“措手”指准备行动,做出应对措施;“不及”表示没有及时,不能赶上。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在突发情况下,没有准备好应对措施,无法及时应对。
使用场景
- 措手不及常用于描述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况下,人们没有准备好,无法应对的情况。比如,遇到突然的考试、面试、交通事故等情况,没有提前准备,就会措手不及。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项羽与刘邦之间的战争。战争中,项羽措手不及,被刘邦打败。后来,人们就用“措手不及”来形容没有准备好,无法及时应对的情况。
成语结构
- 动词+副词
例句
- 1. 考试的题目出乎意料,让他措手不及。2. 遇到突发情况时,我们要学会冷静应对,不要措手不及。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措手不及”与“准备好”相对比,记住在突发情况下没有准备好,就会措手不及。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措手不及相关的成语,如“猝不及防”、“措手不及”等,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没有准备好作业,老师突然要检查,我措手不及了。2. 初中生:我没有准备好考试,突然来了一场大雪,我措手不及了。3. 高中生:我没有准备好面试,突然被告知面试时间提前,我措手不及了。4. 大学生:我没有准备好展示材料,突然被要求做一个演讲,我措手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