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面红耳赤在词典中的解释
miànhóngěrchì

面红耳赤

拼音miàn hóng ěr chì

含义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出处《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典故出处

  • 《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近义词

  • 羞愧满面

反义词

  • 面不改色

英文翻译

  • be flushed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成语举例: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弛,身上不知怎样才好。(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羞愧的样子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赤,不能读作“cì”。
    成语谜面:喝醉酒红脸
    歇后语:灌血的猪头

成语故事

  • 清朝时期,一浪子决心痛改前非,给自己取别号“死里逃生”,他在街上遇到一汉子拿着一本小说要卖,他好奇地看到是“九死一生笔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看后不住面红耳赤,意往神驰,他把这本书改作章回小说发表。

详细解释

  • 当人们感到尴尬、害羞、愤怒或激动时,面部会因为血液循环加快而变得通红,尤其是脸颊和耳朵。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情绪激动时脸色的变化。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人在某种情绪下脸色变得通红,例如尴尬时面红耳赤、愤怒时面红耳赤等。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官员因为贪污被上司发现时,脸色变得通红,即面红耳赤。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

成语结构

  • 面红耳赤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面红”和“耳赤”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当老师点名时,小明面红耳赤地低下了头。2. 她听到了尴尬的笑话,脸上顿时面红耳赤。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人们在尴尬、害羞或愤怒时脸色变红,像是被火烧一样,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形容脸色变化的成语,如面如土色、面黄肌瘦等,来丰富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我被老师批评时,我感到很尴尬,脸红得面红耳赤。2. 初中生:在演讲比赛中,我紧张得脸红耳赤,但还是坚持完成了演讲。3. 高中生:当他听到了父母的责备时,脸上顿时面红耳赤,显得非常愤怒。

拆字解意

面红耳赤成语造句

  • 面红耳赤造句(精选100条)

    1、每个人都承认意识对身体有着种种的影响力,因为每个人都见过别人因恐惧而面色惨白、或者因愤怒而面红耳赤。2、楚语菲面红耳赤,踯躅半天,方才嗫嚅:“那个,沈、沈公子,你、你都忙好了吧?”。3、此时的冷焰已经接经发狂的地步,面红耳赤,瞋目切齿,...

  • 面红耳赤造句(精选44条)

    1、偷眼向旁人看去,他们也都是个个面红耳赤,心荡神摇。2、不知不觉的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面红耳赤起来。3、患者可以大小便轻微失禁,面红耳赤,涕泪交流的症状?4、张福通被对方无耻的话语激的面红耳赤,兼之气势被夺,一时语塞。5、突然一声雷霆大喝...

  • 面红耳赤造句,面红耳赤的意思(精选14条)

    语义说明形容人因紧张、焦急、害羞等而满脸发红的样子。使用类别用在「激愤恼怒」、「羞耻惭愧」的表述上。例句01、因为感到丢脸,小华面红耳赤地低着头,不发一语。02、他一不小心说错了话,就害羞得面红耳赤,不知如何是好。03、他们两人只因一言不合...

  • 用面红耳赤造句(精选22条)

    1、他一不小心說錯了話,就害羞得面红耳赤,不知如何是好。2、他們兩人只因一言不合就吵得面红耳赤,看得大家都傻了眼。3、他真是緊張得不知怎辦才好,面红耳赤的,嘴裡吱吱唔唔,就是說不了完整的一句話。4、你們兩個人為了這件小事爭得面红耳赤,只是讓...

  • 面红耳赤造句(精选23条)

    1、从泄漏的小说内容中来看,范德比尔特的文字对变态性行为那毫不含蓄的描写足以让人面红耳赤。2、你可以和老板讨论事情,甚至可以争得面红耳赤。3、我们大家都不难想象奥巴马和希拉里争得面红耳赤的样子。4、小李的个性内向,上台说没几句话就面红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