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水马龙
拼音chē shuǐ mǎ lóng
含义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出处《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典故出处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近义词
门庭若市、络绎不绝
反义词
门可罗雀、门庭冷落
英文翻译
be crowded with people and vehicle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成语举例:花天酒地,闹个不休,车水马龙,日无暇晷。(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水,不能读作“suǐ”。
成语辨形:龙,不能写作“尤”。
成语谜面:最繁华的街道
成语故事
东汉名将马援的小女儿马氏,由于父母早亡,年纪很小时就操办家中的事情,把家务料理得井然有序,亲朋们都称赞她是个能干的人。
十三岁那年,马氏被选进宫内。她先是侍候汉光武帝的皇后,很受宠爱。光武帝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马氏被封为贵人。由于她一直没有生育,便收养了贾氏的一个儿子,取名为刘火旦(da)。公元60年,由于皇太后对她非常宠爱,她被立为明帝的皇后。
马氏当了皇后,生活还是非常俭朴。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镶边。一些嫔妃朝见她时,还以为她穿了特别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极普通的衣料,从此对她更尊敬了。
马皇后知书识理,时常认真地阅读《春秋》、《楚辞》等著作。有一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给她看,并问她应如何处理,她看后当场提出中肯的意见。但她并不因此而干预朝政,此后再也不主动去谈论朝廷的事。
明帝死后,刘煌即位,这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不久,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对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关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规定,明确地反对这样做,因此这件事没有办。第二年夏天,发生了大旱灾。一些大臣又上奏说,今年所以大旱,是因为去年不封外戚的缘故。他们再次要求分封马氏舅父。马太后还是不同意,并且为此专门发了诏书,诏书上说:“凡是提出要对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献媚于我,都是要从中取得好处。天大旱跟封爵有什么关系?要记住前朝的教训,宠贵外戚会招来倾覆的大祸。先帝不让外戚担任重要的职务,防备的就是这个。今后,怎能再让马氏走老路呢?”诏书接着说:“马家的舅父,个个都很富贵。我身为太后,还是食不求甘,穿着简朴,左右宫妃也尽量俭朴。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下边做个样子,让外亲见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们不反躬自责,反而笑话我太俭省。前几天我路过娘家住地濯(zhuo)龙园的门前,见从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请安的,车子像流水那样不停地驶去,马匹往来不绝,好像一条游龙,招摇得很。他们家的佣人,穿得整整齐齐,衣眼绿色,领和袖雪白,看看我们的车上,比他们差远了。我当时竭力控制自己,没有责备他们。他们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为国家忧愁,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进爵呢?”。
详细解释
- 车水马龙是一个汉语成语,由“车水”和“马龙”两个词组成。车水指的是车辆来往的景象,马龙指的是人马来往的景象。这个成语形容车辆、人马等来往繁忙、络绎不绝的景象,通常用来形容繁华热闹的场面。
使用场景
- 车水马龙常常用来形容街道上车辆繁多、人群拥挤的景象,也可以用来形容市场、商业区等地方的繁华热闹。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人流不息、人来人往的场合。
故事起源
- 车水马龙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警世通言》中,原文是“一条街上车水马龙,走到那里都是人”。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用来形容繁华热闹场面的常用词语。
成语结构
- 车水马龙是由两个名词性词语组成的成语,表示车辆和人马的繁忙景象。
例句
- 1. 今天是节假日,街上车水马龙,人们都出来游玩。2. 商业区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店铺生意非常红火。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条街道上车辆繁多、人群拥挤,就像是车水马龙一样,非常繁华热闹。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繁华热闹场面相关的成语,如“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街上车水马龙,我和爸爸手牵手小心地过马路。2. 初中生:市中心的商业区车水马龙,人们都忙着购物。3. 高中生:学校门口车水马龙,每天都需要排队等候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