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嘲风月
拼音yǒng cháo fēng yuè
含义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同“咏月嘲风”。
出处清·葆光子《物妖志·虫类·蟒》:“从此每夕辄至,商确古今,咏嘲风月。”
典故出处
清·葆光子《物妖志·虫类·蟒》:“从此每夕辄至,商确古今,咏嘲风月。”
近义词
咏月嘲风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同“咏月嘲风”。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作文等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咏,歌颂;嘲,讽刺;风月,风景和月亮。咏嘲风月原指用诗词歌颂或讽刺嘲笑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明亮的月亮,后来引申为形容人才或文化水平高超,能够写出优美的诗文。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文人雅士的才华和情趣,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人的文化修养或艺术造诣。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李商隐的诗《咏嘲风月》。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婉约派为主,以描写人情世态为特点。这首诗以咏颂和讽刺的方式,表达了对风景和月亮的赞美和嘲笑,展示了他高超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观点。
成语结构
- 主谓宾结构,由动词“咏嘲”和名词“风月”组成。
例句
- 1. 他的诗文真是咏嘲风月,令人叹为观止。2. 这位画家的作品咏嘲风月,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咏嘲风月”与“诗词歌颂或讽刺嘲笑风景和月亮”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站在风景秀丽的地方,用诗歌来歌颂或讽刺嘲笑风景和月亮。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李商隐的其他诗作,了解唐代的文化和艺术,深入了解婉约派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画画,将来我也要学会咏嘲风月。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提高写作水平,我们要学会咏嘲风月。3. 高中生:在文学课上,我们学习了许多咏嘲风月的诗作,感受到了文人雅士的情趣。4. 大学生:在文学社团活动中,我们举办了一场咏嘲风月的诗歌比赛,展示了我们的才华和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