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眠地
拼音niú mián dì
含义指卜葬的吉地。典出《晋书·周访传》:“初, 陶侃 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谓曰:‘前岗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又指一山云:‘此亦其次,当世出二千石。’言讫不见。 侃 寻牛得之,因葬其处,以所指别山与 访 。 访 父死,葬焉,果为刺史,著称 寧益 ,自 访 以下,三世为 益州 四十一年,如其所言云。” 元 丁鹤年 《送奉祠王良佐奔讣还郾城》诗:“佳城已卜牛眠地,屏立 泰山 带围 泗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堪舆》:“ 宋公 卒,两公子各立门户,为父卜兆……经月
出处
词语
牛眠地
拼音
niú mián dì
解释
指卜葬的吉地。典出《晋书·周访传》:“初, 陶侃 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谓曰:‘前岗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又指一山云:‘此亦其次,当世出二千石。’言讫不见。 侃 寻牛得之,因葬其处,以所指别山与 访 。 访 父死,葬焉,果为刺史,著称 寧益 ,自 访 以下,三世为 益州 四十一年,如其所言云。” 元 丁鹤年 《送奉祠王良佐奔讣还郾城》诗:“佳城已卜牛眠地,屏立 泰山 带围 泗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堪舆》:“ 宋公 卒,两公子各立门户,为父卜兆……经月餘,各得牛眠地,此言封侯,彼云拜相。”
详细解释
- 牛眠地是由“牛”、“眠”、“地”三个字组成的成语。牛眠地形容地势平坦,好像是供牛躺下休息的地方。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地面平坦,没有任何障碍物,非常适合休息或放松。
使用场景
- 牛眠地常常用来形容地面平整,适合做各种活动。可以用来描述农田、草原、运动场等地的地貌特征。此外,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的心情平静、舒适。
故事起源
- 关于牛眠地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可能是根据人们对牛在平坦地面上休息的观察而形成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谓宾结构,由名词“牛”作为主语,动词“眠”作为谓语,名词“地”作为宾语。
例句
- 1. 这片草地真是牛眠地,非常适合野餐和休闲活动。2. 这个操场地面非常平整,简直就是牛眠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牛在平坦地面上舒服地躺下休息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一片平坦的草地上躺下,享受着牛眠地的舒适。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地势特征的成语,例如“波澜不惊”、“一马平川”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草地上的土地是牛眠地,牛可以在上面舒服地睡觉。初中生:这个运动场地面非常平整,简直就是牛眠地,非常适合踢足球。高中生:在这个城市的郊区有一片草原,地势非常平坦,是牛眠地,非常适合野餐和休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