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贫问苦
拼音fǎng pín wèn kǔ
含义访问贫苦的老百姓。
出处郭寿《迷路记》:“平地春雷响,来了共产党,访贫问苦下了乡,介梅见太阳。”
典故出处
郭寿《迷路记》:“平地春雷响,来了共产党,访贫问苦下了乡,介梅见太阳。”
反义词
不闻不问
英文翻译
inquire of the poor about their past suffering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访问贫苦的老百姓。
成语举例:他已经不像前一段旅程中那样的沉默了,一直同向导闲谈着,问着这一带庄稼,以及那乡下的家庭生活状况,下像一般工作同志访贫问苦那样。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关心贫苦人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现代
详细解释
- 访贫问苦是一种关心他人、关怀社会的行为,表示对贫穷和苦难的关注和关心。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关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了解他们的困境和需求,并尽力帮助他们。
使用场景
- 访贫问苦常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它可以用于各种社交场合,例如朋友之间的交流、公益活动、慈善机构的宣传等。
故事起源
-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孔子在鲁国时,曾经去探访穷人的家庭,向他们询问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困境。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成为了访贫问苦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访贫问苦由三个词组成,其中,“访”表示去探访,了解;“贫”表示贫穷;“问苦”表示询问痛苦。
例句
- 1. 他经常访贫问苦,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2. 这个慈善机构致力于访贫问苦,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去探访一个贫穷的家庭,询问他们的痛苦和困苦,体会他们的生活情况,从而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贫困与慈善的知识,参与志愿者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访贫问苦,因为我觉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2. 初中生:我们班组织了一次访贫问苦的活动,去了一个贫困山区,了解了那里的孩子们的生活情况。3. 高中生:我计划大学毕业后,加入一家慈善机构,投身于访贫问苦的工作,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