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虎归山
拼音fàng hǔ guī shān
含义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出处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典故出处
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近义词
养虎为患
反义词
除恶务尽、斩草除根
英文翻译
let the tiger return to the mountains ― cause calamity for the futur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成语举例:倘若一朝走了,便如放虎归山,纵龙归海,是自遗害也!(明 朱有燉《义勇辞金》楔子)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自留祸根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析:放虎归山和“养虎遗患”都有留下敌人不管;以致有后患的意思。但放虎归山偏重于“放”;强调把敌人放走;“养虎遗患”偏重于“养”;强调放纵敌人。
成语谜面:把老虎放生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曹操灭了吕布后,刘备请求带兵攻打袁术,曹操给了五万军马,刘备离开曹操自立旗号。
详细解释
- 放虎归山这个成语是由“放虎”和“归山”两个词组成。虎是指凶猛的野兽,山则象征着其自然栖息地。成语的基本含义是将虎放回山中,表明不加约束或放任敌人或危险的事物,最终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危害。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对于问题或危险的控制不力,导致问题进一步扩大。
使用场景
- 放虎归山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政府对于犯罪分子的宽容,导致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也可以用于形容个人对于自己的缺点或不良习惯的纵容,最终导致自身的困扰和损失。此外,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批评对于不利的事物采取袖手旁观的行为,强调应该及时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个人抓住了一只小虎,将其关在家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只小虎变得越来越大而且凶猛。这个人认识到他无法再控制这只虎,于是决定将它放回山中。这个故事通过放虎归山的行为告诫人们,对于危险的事物要及时加以控制和处理,以免带来更大的危害。
成语结构
- 成语“放虎归山”的结构为“动词+名词+动词+名词”,其中“放虎”表示将虎放出,“归山”表示虎回到山中。
例句
- 1. 政府对于犯罪分子的宽容,简直就是把虎放归山。2. 如果你继续纵容他的坏习惯,你就是在放虎归山。3. 这个公司对于管理问题一直放虎归山,导致业务越来越混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抓住了一只小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只小虎越来越大而且凶猛,最终他决定将它放回山中,以避免被其伤害。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放虎归山相关的成语,如“引狼入室”、“纵虎归山”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放虎归山的人,因为他们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2. 初中生:政府应该加强对犯罪分子的打击,而不是放虎归山。3. 高中生:纵容不良习惯就像放虎归山,最后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