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魂丢魄
拼音diu1 hún diu1 pò
含义形容非常惊慌。同“丢魂失魄”。
出处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十九回:“有一个狼扑上来,爪子搭在了他的身上,正吓得他丢魂丢魄的时候,山上过来一群锄地的,才把狼赶走。”
典故出处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十九回:“有一个狼扑上来,爪子搭在了他的身上,正吓得他丢魂丢魄的时候,山上过来一群锄地的,才把狼赶走。”
近义词
丢魂失魄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惊慌。同“丢魂失魄”。
成语举例:她已经被你吓得丢魂丢魄了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状语、定语;指人慌乱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现代
详细解释
- 丢魂丢魄一词源自《红楼梦》,原意是指魂魄都丢失了,形容人因害怕或受到惊吓而精神失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极端恐惧或惊吓时的状态。
使用场景
- 丢魂丢魄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恐惧、惊吓或紧张的情况下的状态。例如,当一个人看到恐怖电影时,可以形容他丢魂丢魄地大叫着逃离电影院。另外,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或灾难时的惊慌失措。
故事起源
-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在小说中,有一个故事是关于贾宝玉在夜晚看到鬼魂而丢失了魂魄,形容他处于极度恐惧和惊慌的状态。这个故事成为了“丢魂丢魄”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丢魂丢魄是由两个相同的词汇“丢魂”和“丢魄”组成的,形成了一个重复的结构,加强了表达的强烈程度。
例句
- 1. 他听到突然的枪声后,吓得丢魂丢魄,一下子躲到了墙角。2. 她在夜晚遇到了一只大蜘蛛,吓得丢魂丢魄,连忙逃离了现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丢魂丢魄”与极度恐惧、惊慌失措的场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在面对恐怖的情况下,魂魄都丢失了,变得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恐惧、惊慌失措相关的成语,如“惊恐万状”、“惊弓之鸟”等,来扩展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晚上在森林里迷路了,我吓得丢魂丢魄,不知道该怎么办。2. 初中生:听到突然的爆炸声,同学们吓得丢魂丢魄地四处逃散。3. 高中生:考试前夜,大家都在丢魂丢魄地复习,担心考不好。4. 大学生:听到宿舍楼里传来的奇怪声音,我们吓得丢魂丢魄地跑到了楼下。希望这份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丢魂丢魄”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