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规密谏
拼音gōng guī mì jiàn
含义指多方劝谏。公,公开;密,私下。
出处《三国志·魏志·桓阶传》:“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
典故出处
《三国志·魏志·桓阶传》:“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多方劝谏。公,公开;密,私下。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公规密谏是由“公规”和“密谏”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公规”指的是公开的规劝,即公开地劝告或规劝某人。而“密谏”则指的是私下的忠告,即私下地向某人发表忠告或意见。所以,“公规密谏”指的是既能公开规劝,又能私下忠告的行为或言论。
使用场景
- 公规密谏通常用来形容对上级领导或有权势的人进行公开规劝或私下忠告的行为。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在关键时刻勇于提出建议或意见的人,也可以用于批评那些只敢在背后议论而不敢当面指出问题的人。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十五年》记载了公规密谏的故事。当时,晋国的大夫郤犨对国君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被国君忽略了。郤犨为了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就在夜晚私下去找国君,给他做了一番密谏。这个故事成为了“公规密谏”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公规密谏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他勇于公规密谏,为公司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2. 在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对领导进行了公规密谏。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的每个字的发音与其意义进行联想。例如,“公规”可以理解为公开规劝,而“密谏”可以理解为私下忠告。通过将发音与意义进行联系,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领导和建议相关的成语,例如“直言敢谏”、“进言如流”等。这些成语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公规密谏”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勇于公规密谏,如果看到同学做错事情,要及时提醒他们。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经常给同学们提出公规密谏,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进步。3. 高中生:在学校的学生会中,我们经常进行公规密谏,以便更好地改进学校的管理和服务。4. 大学生及以上:作为学生代表,我有责任向学校提出公规密谏,为改善校园环境和学习条件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