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雷贯耳
拼音rú léi guàn ěr
含义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典故出处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近义词
名满天下、闻名遐尔、如雷灌耳
反义词
无名小卒
英文翻译
piercing one's ear like thunde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成语举例:(1)久闻老兄大名,如雷贯耳,只恨相识太晚。(2)肖飞的大名在敌占区里已如雷贯耳。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客套话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贯,不能写作“灌”。
成语辨析:如雷贯耳和“遐迩闻名”都有形容人的名声大的意思。但如雷贯耳强调人的名声像雷一样响;对别人影响极大;而“遐迩闻名”;强调人的名声传播得很广;远近闻名。如雷贯耳比“遐迩闻名”语气重;并含有比喻色彩。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董卓利用实力把持朝政,图谋篡位,司徒王允和养女貂禅商定要利用吕布杀了董卓。王允先把貂禅许给吕布,然后献给董卓,吕布见貂禅被董卓霸占,心里十分气愤与无奈,貂禅表示吕布名声如雷贯耳,愿意跟他共度一生。
详细解释
- 如雷贯耳意为声音像雷一样贯穿耳朵,形容声音传得非常远,非常响亮。雷声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声音,因此用来形容声音的传播范围广,声音的响亮程度。
使用场景
- 1. 形容音乐、歌声、演讲等声音非常响亮,引人注目。2. 形容消息、传闻等传播得非常迅速,人人都知道。
故事起源
- 《荀子·劝学》中有“如雷贯耳,如风行电扬,如逆耳忤理”之句,形容学习的效果。后来,这句话被引申为形容声音的传播范围广、响亮。
成语结构
- 主语+如雷贯耳。
例句
- 1. 他的歌声如雷贯耳,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2. 这个消息如雷贯耳,大家都在讨论。
记忆技巧
- 1. 将“如雷贯耳”与雷声的声音和传播范围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声音像雷一样传得非常远、非常响亮。2. 创造联想:雷声像耳朵中穿过一样,声音通过耳朵传到大脑。
延伸学习
- 1. 学习雷声的声音和传播范围,了解雷的形成原理。2. 学习其他与声音传播相关的成语,如“声东击西”、“声名鹊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讲课声如雷贯耳,大家都能听得非常清楚。2. 初中生:他的演讲声如雷贯耳,全校的同学都被吸引了过来。3. 高中生:这个新闻传得如雷贯耳,大家都在讨论。4. 大学生:这首歌的旋律如雷贯耳,一听就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