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盔弃甲
拼音diū kuī qì jiǎ
含义盔、甲:头盔和铠甲。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典故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近义词
落荒而逃、狼奔豕突、一败涂地、落花流水
反义词
克敌制胜、旗开得胜
英文翻译
throw away one's shield and armou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盔、甲:头盔和铠甲。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
成语举例:三元里的武装村民打得英国侵略军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现代
成语正音:盔,不能读作“huī”。
成语辨析:丢盔弃甲和“落花流水”;都有“失败得非常惨;被打得狼狈不堪”的意思。但“落花流水”指残乱而零落的样子;丢盔弃甲只用来比喻失败后狼狈逃跑。
成语谜面:逃兵
详细解释
- 成语“丢盔弃甲”源自于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情景,当士兵在战斗中被击败或者临时放弃战斗时,会丢掉头盔、抛弃武器,以示投降或者逃离。这个成语后来也引申为失去勇气,放弃抵抗或者追求的意思。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在困境或者挫折面前丧失斗志,放弃抵抗或者追求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战败或者失败的局面。
故事起源
- 成语“丢盔弃甲”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故事。故事中,项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率领楚军与刘邦的汉军作战。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的楚军被汉军打败,他自己也被围困在巨鹿城内。在最后一战中,项羽感到无望,丢掉了头盔、甲胄,投降了刘邦。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动词+动词
例句
- 1.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丢盔弃甲,应该继续坚持下去。2. 这次考试我考得很差,感觉自己丢盔弃甲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战士在战场上被击败后,丢掉了头盔和甲胄,投降或者逃离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战争、失败、勇气相关的成语,例如“兵败如山倒”、“失败乃成功之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在比赛中输了一场,感到很沮丧,仿佛丢盔弃甲一样。初中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是我不会丢盔弃甲,会继续努力提高。高中生: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轻易丢盔弃甲,应该坚持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