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盔抛甲
拼音diu1 kuī pāo jiǎ
含义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同“丢盔卸甲”。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典故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近义词
丢盔卸甲、丢盔弃甲
英文翻译
throw away everything when fleeing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同“丢盔卸甲”。
成语举例:他们认为今日上午在大战中已经把左光先的精锐杀得丢盔抛甲,七零八落。★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战败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现代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战争时期,士兵在战斗中如果遇到强敌或战场局势不利,可能会丢下自己的盔甲和兵器,以便逃跑更快或减轻负担。因此,丢盔抛甲成为一个形容战败或逃跑的比喻。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困境中的退缩和逃避困难的行为。可以用来形容战争中的败退,也可以用来形容在生活中面临困难时的退缩。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当时的楚国将领项羽率领军队与秦国作战。在一次战斗中,楚军遭遇到秦军的猛烈攻势,楚军士兵惊慌失措,纷纷丢下盔甲和兵器逃跑。项羽见状大怒,立即下令追击逃兵,并严惩丢盔抛甲的士兵。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丢盔抛甲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丢盔抛甲是一个由两个动词组成的成语,表示连续的行为。丢盔表示丢掉头盔,抛甲表示丢掉甲胄。
例句
- 1.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丢盔抛甲,而是要勇敢面对。2. 他在比赛中遇到困难时丢盔抛甲,最终输掉了比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士兵在战斗中丢掉了头盔和甲胄,逃跑时还抛出了甲胄,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逃避困难的行为。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战争相关的成语,如兵临城下、弃甲曳兵等,可以帮助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在玩具被抢走时,丢盔抛甲地哭了起来。2. 小学生:考试时遇到难题,他丢盔抛甲地选择放弃。3. 初中生:在面对挑战时,我们不能丢盔抛甲,要勇敢面对困难。4. 高中生:他在比赛中遇到困难时没有丢盔抛甲,而是坚持到最后。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丢盔抛甲”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