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礼膜拜
拼音dǐng lǐ mó bài
含义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十四回:“又添一个青年女子,顶礼膜拜,行状举止,仿佛慧娘。”
典故出处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十四回:“又添一个青年女子,顶礼膜拜,行状举止,仿佛慧娘。”
近义词
五体投地、肃然起敬、奉若神明、毕恭毕敬
反义词
不以为然
英文翻译
bend the knee in worship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成语举例:这句话传扬开去,一时哄动了吉州百姓,扶老携幼,都来顶礼膜拜。(清 吴趼人《痛史》第二十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膜,不能读作“mò”。
成语辨形:膜,不能写作“模”。
成语辨析:顶礼膜拜和“五体投地”;都表示“崇敬”。但顶礼膜拜偏重在“崇”;表示极其崇拜;“五体投地”偏重在“敬”;表示极其敬佩;并也可用来表示崇拜的程度。
详细解释
- 顶礼膜拜一词来源于古代礼仪,表示在仰慕、敬佩之情下,以最高的礼节和仪式向对方表达崇敬之意。其中,“顶礼”指以头顶地面表示敬意,“膜拜”指双手合十、跪拜。成语中的“顶礼膜拜”则是将这两个动作合并在一起,形容极度敬仰之情。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表达对某人的极高崇拜之情,也可用于形容对某事物的极度赞扬和敬佩。适用于日常对长辈、名人或英雄人物表示敬意,也可用于形容对某人的杰出成就或出色表现表示赞赏。
故事起源
- 成语“顶礼膜拜”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的《顶礼膜拜》一则故事中。故事中,有个叫李公的人被人顶礼膜拜,但他并没有真正的才能,而是凭空得来的荣耀,最终被人们揭穿。这个故事通过讽刺的手法,告诫人们不要过于盲目崇拜他人,要理性看待事物。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顶礼”和“膜拜”两个动作合成。
例句
- 1. 他在音乐领域的成就让人顶礼膜拜。2. 老师对学生的成绩进步表示顶礼膜拜。3. 这位运动员的出色表现让人们无不顶礼膜拜。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顶礼膜拜”这个成语与向某人表示极高敬意的动作形象联想起来,这样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和尊敬他人的方式,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五体投地”、“肃然起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都对老师的辛勤付出顶礼膜拜。2. 初中生:他的演讲让全场观众顶礼膜拜。3. 高中生:这位科学家的突破性研究让同行们顶礼膜拜。4. 大学生:他的音乐才华令人顶礼膜拜。5. 成年人:我对他的勇气和毅力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