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子野心
拼音láng zǐ yě xīn
含义狼子:狼崽子。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出处《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典故出处
《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近义词
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狼心狗肺
反义词
赤子之心、耿耿忠心、心地善良
英文翻译
wild ambitio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狼子:狼崽子。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成语举例:哪晓得这班降兵,本来原是游勇出身,狼子野心,哪里肯安安顿顿的守著规矩过日子,便渐渐的放肆起来。(清 张春帆《宦海》第八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复杂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狼,不能读作“lànɡ”。
成语辨形:狼,不能写作“狠”。
成语辨析:狼子野心和“野心勃勃”;都有“狂妄的欲望”的意思。但狼子野心偏重在本性的凶残;“用心狠毒”;“野心勃勃”仅仅指“欲望的强烈”。
成语故事
春秋时,门子文和门了良两兄弟在楚国做官,子文是令尹,子良则是司马。子文有一个儿子名叫子扬;子良也有一个儿子叫子越。子越出生的时候,子文对子良说:“这孩子壮得跟山林里的老虎和熊一样,哭起来却像豺狼在哀嚎,现在他的年龄虽然还很小,可是狼的孩子虽然很小,但是凶猛的性格以及野心仍然很大,将来长大恐怕不会是个温和的人。我看子越是匹狼,必须狠下心杀死,否则我担心我们家族的人会因为他而有伤亡。”但是哪有父母忍心杀害自己的小孩?,因此子良说什么都不肯杀死自己的孩子。子文见子良不听自己的劝告,便对家里的人说:“将来子越如果当了大官,你们一定要尽早离开楚国,不然会有灾难。”
子文死后,他的儿子子扬继承作了令尹,子越也作了司马。子扬没有听父亲的告诫,继续待在楚国作官。而子越一当上大官,就暴露出政治野心,他忌恨子扬的官位比自己大,于是暗中派苏贾杀了子扬,自己当上令尹,不久又将苏贾杀死。后来,子越的野心越来越大,甚至想叛变当国君,于是就领兵造反,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被楚王派来的大批军队打败,他的家族也因此受到牵连。这个时候,家族的人才知道子越果然是“狼子野心”,十分后悔当初没有听子文的劝告。
详细解释
- 狼子野心意味着一个人的野心非常大,像狼一样凶狠残忍,无视他人的利益,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择手段。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有野心、欲望强烈且不择手段的人,尤其是那些不顾他人利益、甚至损害他人的人。
故事起源
- 狼子野心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狼心狗肺》。故事中,一只狼假装是一只狗,但因为它的心里充满了邪恶和贪婪,最终被人们识破。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心怀不轨、心术不正。
成语结构
- 狼子野心是由“狼子”和“野心”两个词组成的。狼子指的是野狼的幼崽,喻指人的邪恶本性;野心指人的雄心壮志、追求目标的欲望。
例句
- 1. 他一直隐藏着自己的狼子野心,等待着合适的机会来实现他的目标。2. 这个政治家的狼子野心使他毫不顾及人民的利益,只为自己谋取利益。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狼子野心与狼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狼子在野外充满野心地追逐猎物,形象生动,便于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狼相关的成语,如“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等,了解更多有关狼的文化和象征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狼子野心让他不择手段地抢走了我的玩具。2. 初中生:那个学生有着狼子野心,总是想方设法在考试中作弊。3.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的狼子野心使他不顾人民的利益,只为自己谋取权力。4. 大学生:他的狼子野心让他不顾他人的感受,只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