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民胞物与在词典中的解释
mínbāo

民胞物与

拼音mín bāo wù yǔ

含义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出处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典故出处

  • 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英文翻译

  • The people are my brothers and I share the life of all creatures.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成语举例:那里有一个是认真存了“仁人测隐”之心,行他那“民胞物与”的志向,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指泛爱的一切人和物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谜面:博爱

详细解释

  • 民胞物与是由“民”、“胞”、“物”、“与”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民”指人民;“胞”指同胞兄弟,表示亲如兄弟的关系;“物”指物品、财产;“与”表示共同分配、共同利用。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人民之间亲如兄弟,物品共同利用。

使用场景

  •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人民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也可用于形容人们共同分享资源、共同利用物品的情景。

故事起源

  • 该成语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君子之于其身也,君子之于其亲也,君子之于其国也,民胞物与焉。”这句话意思是说,君子对待自己的身体、对待自己的亲人、对待自己的国家,都应像对待自己一样,视为亲人,共同分享。

成语结构

  • 四个字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他们之间的关系亲如兄弟,真是民胞物与。2. 这个社区的居民都很团结,民胞物与。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四个字分别记忆,联想出一个形象,如“民”可以联想为人民,表示人民之间的关系;“胞”可以联想为胞兄弟,表示亲如兄弟的关系;“物”可以联想为物品,表示共同利用;“与”可以联想为共同分配、共同利用。通过形象联想,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一家人”、“同仇敌忾”等,进一步了解人际关系和合作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们班的小朋友们都很好,民胞物与,一起玩乐。2. 小学生:我和我的同学都是好朋友,民胞物与,互相帮助。3. 初中生:班级里的同学关系很融洽,民胞物与,共同努力学习。4. 高中生:我们社区的居民都很团结,民胞物与,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宁。

拆字解意

民胞物与成语造句